过去一年的商品市场整体出现了加速冲高、急剧回落的极端波动,全球通胀、欧债危机的阴魂不散、地缘政治的起伏、天灾频发、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相继迎来拐点、未来美联储收紧银根的可能……这些都使得商品市场、特别是金属市场处于空前的动荡之中。然而中国的商品期货市场没有因此而停止发展的脚步,它不仅在这个“后金融危机时代”保持着充足的流动性,更不断加强着“中国声音”在商品市场中的影响力。
上海期货交易所总经理助理席志勇在上周末召开的第八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上介绍,2010年中国商品期货市场成交量达到15.2亿手(单边),占全球商品期货成交量的51%,连续两年成为全球大宗商品期货市场。2010年上海期货交易所成交量为6.2亿手(单边),同比增长43%,在全球衍生品交易所并列第11位。其中,2010年上期所铜、铝、锌成交量分别为1亿手、0.34亿手、2.9亿手,成交金额分别为29.64万亿元、2.83万亿元和25.57万亿元。如果将成交量换算成吨数,上海期货交易所铜和铝的市场规模在世界上排名第二,仅次于伦敦金属交易所,而锌则是第一次超越伦敦金属交易所,排名世界第一。
市场规模的扩大为有色金属期货市场提供充足的流动性,也推动了有色金属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发挥的全面深化和提升。上海有色金属期货市场价格整体运行平稳,期现良性互动,铜、锌期货和现货价格相关系数分别高达99.4%和99%。上海和伦敦期铜价格已经呈现相互双向引导关系,上海有色金属期货市场价格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
境外品种注册也在有条不紊地展开。2007年3月,上海期货交易所修订《有色金属交割商品注册管理规定》,现已全面实施境外交割品牌全流程注册工作,统一境内外注册品牌的质量标准条款。从生产工艺、生产管理、质量检测、交割范围等多方面规定,实现境外产品从书面资料审核、取样质检、厂家试用、实地生产与管理体系检查等全流程注册过程。继2009年1月美国自由港迈克墨伦公司注册首个境外铜交割品牌以来,目前已注册的境外品牌铜27个,铝1个,还有许多品牌正在申请审核中,已注册的境外铜产量超过了国外铜产量的50%。
在2010年,保税交割也列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项目。铜、铝作为试点品种,洋山港保税区作为试点区域,启动了保税交割试点。今年3月正式开展保税交割运作,完成保税交割首批仓单的制作。在取得上述成果的同时,有色金属期货服务产业发展的功能也正在“质变”。期货市场功能已深深地渗透到企业原料采购、生产销售、成本控制、库存管理、财务安排、生产经营决策、投资决策、兼并收购和公司结构治理等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而品牌注册标准和交割标的的选择,促进了有色金属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推动有色金属行业进入“品牌和规模”时代。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