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和弦。
谢和弦这名字让人直接联想到音乐,但这却并非艺名。谢和弦说,在他很小的时候还没学会走路,就常常爬着去摸阿公的吉他,阿公就因此给他取名“和弦”。于是,这小孩从一出生开始就注定了与音乐关联。
两年前,谢和弦初露头角,一年内推出两张EP一张专辑,凭借个性的曲风和才气,被业界视为“第二个卢广仲”。但就在刚刚扎下乐坛根基后,谢和弦却去了当兵,整整消失了一年。直到上周末,他才带着第二张专辑《于是长大了以后》再次出现,又重新踏上他的音乐之路。
昨日,谢和弦接受了南方都市报专访,详细讲述了新作背后的故事,以及自己的成长经历。谢和弦说,这张唱片淡化了之前作品里叛逆愤青的戾气,其实是他当兵回来后对成长的感悟。“譬如《柳树下》写的就是我阿公阿嫲的爱情故事。这些歌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但那时候没有感觉,到现在真的长大了,才知道这些音乐有多感人。”
叛逆的年少时期
为练团高中没毕业,闯台北被笑很台客
谢和弦说他是在音乐声中长大的。“我阿公年轻时是海军俱乐部里的乐手,钢琴、小提琴、吉他样样都会。我爸爸和姑姑也当了乐手,爸爸打鼓,姑姑主唱,整家人成立了一支家庭乐队去演出。”在谢和弦出生前,他家就开了一家歌舞厅,客人来唱歌,家庭乐队就负责伴奏。读初中时,谢和弦玩起了音乐。“我没心思读书,是班里最差的学生,就跟另外几个差生组了个乐团,老师看不起我们,说我们长大后就是小流氓。”
因为无心向学,谢和弦读到高一就在退学了。16岁的谢和弦离开老家南投埔里,跑到台北去闯荡,他就是想做音乐。“那时候姑姑在台北,是她在照顾我。到了台北后我也还有继续读高中,但还是没心思读书,一直在玩团。那时候姑姑就整天被老师叫去学校,说你家小孩又闯祸了,所以我就不断转学。”结果,谢和弦就这样转了六次学,高中还是没有毕业。
刚到台北时,“乡下小孩”谢和弦由于台语腔调很重,常被同学取笑,女朋友也嫌跟他去吃路边摊很丢脸;连写歌给老师听,都被说烂,要丢进垃圾桶。此外,他的衣着品位也常惹来嘲讽,被说很台客、很俗。当时谢和弦跑到东区、西门町坐一整天,看别人怎么穿衣服,但他还是希望做自己,“台客也能台得有特色、有自信。”
倔强的菜鸟期
不愿当偶像与华研解约,网上发歌蹿红
谢和弦刚到台北那年,就已经有了机遇。那时候他不断去参加比赛,终于在一次由华研唱片主办的音乐大赛上得了奖,然后顺理成章签约了华研。他说,当时特别兴奋,有点梦想成真的感觉,但真正进公司之后,才发现原来那不是自己想要的。
“华研是主流品牌公司,他们签我是想把我和另外几个新人组成一个男孩团体,走偶像路线,让我们去培训,去学跳舞什么的。刚开始还饶有兴趣的,但慢慢就发现,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乐队,不是这些。”于是在华研待了两年后,谢和弦就撑不下去了,提出了解约的要求。在离开华研后,谢和弦有点像无主孤魂,但他还是要在台北生活下去,为了生计他必须去赚钱。在朋友介绍下,他开始去客串偶像肥皂剧的小配角。算下来,他参演的剧还不少,《香草恋人馆》、《终极一班》、《花样少年少女》等等。
此间他不断写歌,把作品放到网上。终于,他的作品被亚神音乐相中。那已经是2009年的事。那一年,谢和弦把自己多年的作品倾囊而出,一连发了三张唱片,EP《我叫谢和弦,谢和弦是我的本名》、专辑《其实很芭乐》、EP《地球其实没那么危险》。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