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两年,经常会听业内人士说,某品牌要上瓷砖了某品牌要做整体家居了某某品牌经销商要开几千平方米的大店了这种情况我往往都是持谨慎态度来看。严酷的现实是新增房屋的速度将逐渐趋缓,而高房价在带动房地产市场高烧不退的同时,还在透支着整个社会的消费能力,卫浴行业怎么可能不受到影响呢?
经常用中国具有庞大的消费能力、中国具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等,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战略制定的前提。但当成百上千外销企业蜂拥进入国内市场时,而当2010年席卷全国的招工荒笼罩整个产业时,让多数企业几乎感觉不出市场的广阔,也不再认为劳动力资源丰富。这就是过去半年里发生在卫浴行业的事。

很多家长越来越认同挫折教育对后代的积极作用,但对陶瓷卫浴而言,却几乎没听说过有哪家企业提出过紧缩的发展战略。唯一听说过的类似的话是马可波罗提出过用最慢的速度发展企业。更多的情况是每当打开报纸,某某企业又取得了飞速发展,年销售额增加多少等类似的飘红”信息充溢眼球。
飞速发展,可以是对中国卫浴行业过去十年的概括性描述。但旺盛的需求直接导致企业形成了知进而不知退”简单式发展思维。过去十年中,多数企业往往以销售规模来判断企业的胜利,其次以利润作为衡量规范,老板们意识中,似乎只要把工厂开起来就意味着无穷的定单和丰厚的利润。
结合上面的分析,总结上半年的市场状况,个人建议卫浴的同行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重新审视这个行业。
第一、市场的需求模式是否在改变?
需求模式的转变直接影响着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而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是随着消费者消费习惯来改变才有成功的可能性。红星美凯龙的高速扩张和家得宝的黯然撤离形成了鲜明对比,而房产精装修也不时冲击着人们眼球。试想一下,如果精装修真的普及,那红星美凯龙的瓷砖卫浴的大店还有多少存在价值呢?而另一方面,开发商集中推销,会不会意味着对很多企业而言是一场集体宰杀的惨剧呢?
第二、整体家居是否是卫浴企业发展的趋势?
从马桶、浴室柜到整体卫浴,从瓷砖到瓷砖卫浴,从卫浴到卫浴瓷砖,发展到今天的整体家居,这是否是卫浴行业的肯定出路呢?某位企业家说过这样的话,干脆直接开发精装修房产算了那是真正的整体家居而事实上,那是一场真正的整合,这种整合意味着趋同,如按这种发展的趋势,卫浴行业将会消失,瓷砖行业也将消失,最终家居行业将只剩下一个行业,那就是真正的完全的整体家居假如真的如此的话,不得不反思一下经典的经济学理论,不是说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吗?卫浴行业已经颠覆了经典了吗?
第三、如何减少房地产市场动摇带来的影响?
整体家居的争论尚未平息下,国家控制房价过高过快增长政策就影响到卫浴的消费市场。进入五月份以来,全国主要市场开始呈现出萧条的迹象,而去年曾喧嚣的促销。今年似乎失去了作用。另一方面,各主要市场、商场之间展开的促销以周周活动,天天低价态势开始蔓延。而市场整体的反馈却不乐观,很显然,整个的市场需求受到影响了房价没跌多少,卫浴市场倒是受到重大的影响。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