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1日发布的《2010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称,2008年以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平台数量增长过快,贷款规模迅速扩张,相关运营问题逐步出现,潜在风险需引起关注。
地方融资平台是指地方政府发起设立,通过划拨土地、股权、规费、国债等资产,包装出的一个资产和现金流均可达融资标准的公司,必要时再辅之以财政补贴作为还款承诺,以实现承接各路资金的目的,进而将资金运用于市政建设、公用事业等项目。
县级平台数量占七成
央行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年末,全国共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1万余家,较2008年年末增长25%以上,其中,县级(含县级市)平台约占70%。总体看,当前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呈现五大特点:
一是东部地区平台个数较多,东部地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个数占全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总数的比重接近50%;中部、西部地区平台数量虽少,但县级平台占比较高。
二是平台贷款增速稳步回落。随着各地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清理规范工作有效推进,2010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持续高增态势有所缓解。与上年末相比,2010年年末多个省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增速回落明显,由50%以上降至20%以下。
三是贷款方式以抵、质押为主,5年期以上贷款占比超过50%。金融机构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管理政策从原先过度依赖地方政府信用逐步向落实抵、质押担保措施转移。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放的贷款以抵、质押方式为主,采取信用方式发放的贷款占比有所下降。
四是贷款主要投向公路与市政基础设施,土地储备贷款集中情况有所缓解。约五成以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投向公路与市政基础设施。
五是平台贷款在人民币各项贷款中占比不超过30%,2010 年年末,各地区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占当地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基本不超过30%。
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成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供给主力,政策性银行是西部地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主要提供方。据路透社报道,在所有对地方政府的贷款中,资金充裕的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占到约三分之一,其余则来自大型国有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
上市银行净利润或遭平台贷吞噬
据路透社周二报道,银监会计划在未来3个月内清理多达4630亿美元的地方政府债务(约合人民币29956亿元)。知情人士称,中国中央政府将会介入偿还一部分贷款,国有银行(主要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也将介入承担部分损失。
该报道还称,中国中央政府将会介入偿还一部分贷款,国有银行(主要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也将介入承担部分损失。
去年年初,银监会就开始严厉整治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核查、评估、清理工作持续不间断地进行。据了解,银监会此举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地方政府债务出现违约。
对此,国信证券认为,这只是政府的一个初步想法,距离实施还有较长距离,在短期内不太可能执行。该公司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指出,目前这些(平台)贷款是被认定为正常类贷款,一季度行业的不良率仅为1.1%,风险还未进入暴露期,在债务风险还未暴露之前很少会进行大规模的重组和清理。国信证券认为,在地方政府尚未建立起自我约束机制之前,清理历史债务会带来重大的道德风险。
与监管层的紧张审慎态度相反,上市银行态度却依旧乐观。多家银行在年报或业绩说明会上公开回应称平台贷 “风险可控”。而事实上,平台贷债务风险可能将远超出可控的范围。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