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来,我国大概经历了四次物价波动的周期,每一次从低点到高点,CPI大概运行25个月,本轮是第四次,目前已经运行了大约21个月,未来如果这个规律同样起作用的话,在今年的年中,物价也应该达到高点后出现回落。
4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15.3%,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分别低1.3和6.2个百分点。当前货币增速已逐渐回落并在向16%的调控目标接近,我国货币环境正在回归常态。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信贷政策的效果将进一步显现,通胀可能会于年中见顶后于下半年放缓。5月份CPI大概维持在5.3%,由于猪肉、鸡蛋以及部分蔬菜价格的回升,食品价格环比继续回落的空间较有限。受翘尾因素影响,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将超过5.5%。7月份以后会出现拐点,三季度CPI涨幅不会低于5%,四季度预计在4%。全年达到4.6%。今年的CPI控制目标已经上调到4%,实现目标难度很大。
国内粮价出现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除大豆外,我国主要粮食品种基本都能自给自足,粮食对外依存度较低。小麦、稻谷等主要粮食品种产需基本保持平衡,进出口贸易量很小,国际粮价上涨对国内市场的直接冲击具有可控性。目前我国主要粮食品种库存充裕,如小麦库存消费比在50%以上,远远高于国际公认的17%—18%安全线水平。我国粮食连续7年丰收,夯实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
在严厉的限购令下,已经有大量的投资和投机性需求被挤出市场。出局的是商品住房中价位较高的部分,占交易量7%,出局的资金大约5000亿。入局的是保障房住房,占市场份额30%,投资规模达13000亿,价位在市场低端,到四季度二者在市场综合平衡的结果,将促使住宅市场价格回调。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预测,同比2010年年底的新建住宅价格,限购范围内的城市回调幅度可达10%。将会缓解居住类价格上涨。
当前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虽然略有加快,但总体上仍然慢于GDP的增长,加之社会保障体制功能的欠缺,居民的消费能力还是被大大地制约了,因此拉动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动力不足。
5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60.3%,低于上月5.9个百分点,为十个月以来的单月最大降幅,PMI购进价格指数与PPI环比增速高度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87以上。预示PPI增幅放缓,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
西方国家宏观政策上没有出现明显变化,流动性还是比较充足,来自于国外的输入性的通胀压力仍然比较大。国内生产资料、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上涨的趋势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扭转,所以价格上涨的压力还是不可小视。
农业、银行、地产、有色、煤炭、保险、食品饮料、商业零售等行业将是通胀预期之下受益的板块。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