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食品业使用塑化剂已近30年
1 台湾食品业使用塑化剂已近30年
御宅雪球2011-06-06 21:45:23 发表
民众拿着有疑虑食品到台北市卫生局检验是否含有塑化剂DEHP
从上月23日开始,整个台湾的食品业经历了一次剧烈的塑化剂DEHP地震。“这是全球首例DEHP污染案例,污染规模亦为世界罕见,是台湾版的三聚氰胺事件。”长期研究塑化剂的台湾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凌永健说。
据悉,事实上,塑化剂存在于台湾食品中已有近30年历史,它是如何在现在才被发现的呢?
“台湾版三聚氰胺”的盖子被揭开,完全是一个意外。
细心母亲揭开黑洞
揭开盖子的是一名52岁杨姓女士,台湾卫生署食品药物管理局的一名普通检测员。今年3月,在给某公司益生菌做例行稽查检测时,她意外发现了一个异常讯号,这本不属于她的职责范围,因为此次检测主要是探究益生菌食品中是否含减肥西药或安非他命。
然而,这位有着两个孩子的细心母亲还是花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将这个异常讯号与各种物质的图谱进行了一一比对,她意外发现,这个异常讯号其实就是本不该出现在食品中的塑化剂DEHP(学名为“邻苯二甲酸酯”)。接下来的消息更令人吃惊:送检的益生菌食品中塑化剂DEHP的浓度竟高达600ppm,远超过台湾人均每日摄入标准1.029ppm。
卫生署直接将消息通知了台湾检方,循着益生菌生产厂商提供的线索,最终查出,为了牟利,一家名为“昱伸”的香料公司在其生产的食物添加剂“起云剂”中加入了塑化剂DEHP。
5月23日,当昱伸香料公司的负责人赖俊杰被带走后,这个黑洞终于呈现在公众面前。昱伸是台湾地区最大的起云剂供应商,它的沦陷随即引发台湾食品业的地震。之后,赖俊杰在台接受询问时供认,他在起云剂中添入塑化剂已将近30年。
塑化剂成监管空白
令公众疑惑的是,这个原本就不该出现在食品中的DEHP,是如何成为台湾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漏网之鱼的?
在台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詹长权看来,DEHP之所以酿成一次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最为关键的就是台湾管制架构的失效,“政府没有办法管理最新出现的一些化学品”。
据了解,目前,台湾市面上的化学物质有10万种左右,大部分都有毒性,而被台湾“环保署”列为毒性化学物质的只有271种,其中只有78种属于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
DEHP就属于第四类毒性物质,其管理采用“事后报备”,这意味着厂商在使用之前是不需要向监管部门进行备案说明的,“潜台词是相信厂商不会随便使用”,而所谓的事后报备往往就成了不报备,所以,“对于第四类有毒物质,监管只是名义上的”。
矛头直指检测制度
而台湾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凌永健将此次事件的矛头直指检测制度:“我们的检测中心不会检测DEHP,因为这并不在检测列表中。”据了解,在台湾,通常的食品检测只是去看肯定性列表的物质是否含有、否定性列表物质是否没有,至于不在这两项列表上的物质,通常并不会引起检测员的注意。
然而,正是这样的小概率事件酿成了影响如此深远的食品安全事件。“今天只是意外发现了包括DEHP在内的六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但以后说不定还会有什么我们不知道或长期忽略的物质出现。”“所以要建立完善的实验室检测制度,加强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实验室专业检测,以弥补一般的政府检测部门所作的例行检测的不足。”凌永健说。他建议,每年都应做一次例行性的食物检测,并建立它的酯纹图库,后一年跟前一年相比,就会发现有什么新的化学物质出现。据南方日报
受污染产品
增至924种
回复该发言
民众拿着有疑虑食品到台北市卫生局检验是否含有塑化剂DEHP
从上月23日开始,整个台湾的食品业经历了一次剧烈的塑化剂DEHP地震。“这是全球首例DEHP污染案例,污染规模亦为世界罕见,是台湾版的三聚氰胺事件。”长期研究塑化剂的台湾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凌永健说。
据悉,事实上,塑化剂存在于台湾食品中已有近30年历史,它是如何在现在才被发现的呢?
“台湾版三聚氰胺”的盖子被揭开,完全是一个意外。
细心母亲揭开黑洞
揭开盖子的是一名52岁杨姓女士,台湾卫生署食品药物管理局的一名普通检测员。今年3月,在给某公司益生菌做例行稽查检测时,她意外发现了一个异常讯号,这本不属于她的职责范围,因为此次检测主要是探究益生菌食品中是否含减肥西药或安非他命。
然而,这位有着两个孩子的细心母亲还是花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将这个异常讯号与各种物质的图谱进行了一一比对,她意外发现,这个异常讯号其实就是本不该出现在食品中的塑化剂DEHP(学名为“邻苯二甲酸酯”)。接下来的消息更令人吃惊:送检的益生菌食品中塑化剂DEHP的浓度竟高达600ppm,远超过台湾人均每日摄入标准1.029ppm。
卫生署直接将消息通知了台湾检方,循着益生菌生产厂商提供的线索,最终查出,为了牟利,一家名为“昱伸”的香料公司在其生产的食物添加剂“起云剂”中加入了塑化剂DEHP。
5月23日,当昱伸香料公司的负责人赖俊杰被带走后,这个黑洞终于呈现在公众面前。昱伸是台湾地区最大的起云剂供应商,它的沦陷随即引发台湾食品业的地震。之后,赖俊杰在台接受询问时供认,他在起云剂中添入塑化剂已将近30年。
塑化剂成监管空白
令公众疑惑的是,这个原本就不该出现在食品中的DEHP,是如何成为台湾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漏网之鱼的?
在台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詹长权看来,DEHP之所以酿成一次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最为关键的就是台湾管制架构的失效,“政府没有办法管理最新出现的一些化学品”。
据了解,目前,台湾市面上的化学物质有10万种左右,大部分都有毒性,而被台湾“环保署”列为毒性化学物质的只有271种,其中只有78种属于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
DEHP就属于第四类毒性物质,其管理采用“事后报备”,这意味着厂商在使用之前是不需要向监管部门进行备案说明的,“潜台词是相信厂商不会随便使用”,而所谓的事后报备往往就成了不报备,所以,“对于第四类有毒物质,监管只是名义上的”。
矛头直指检测制度
而台湾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凌永健将此次事件的矛头直指检测制度:“我们的检测中心不会检测DEHP,因为这并不在检测列表中。”据了解,在台湾,通常的食品检测只是去看肯定性列表的物质是否含有、否定性列表物质是否没有,至于不在这两项列表上的物质,通常并不会引起检测员的注意。
然而,正是这样的小概率事件酿成了影响如此深远的食品安全事件。“今天只是意外发现了包括DEHP在内的六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但以后说不定还会有什么我们不知道或长期忽略的物质出现。”“所以要建立完善的实验室检测制度,加强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实验室专业检测,以弥补一般的政府检测部门所作的例行检测的不足。”凌永健说。他建议,每年都应做一次例行性的食物检测,并建立它的酯纹图库,后一年跟前一年相比,就会发现有什么新的化学物质出现。据南方日报
受污染产品
增至924种
回复该发言
2 回复:台湾食品业使用塑化剂已近30年
共有2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