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范正伟
现在看来,三聚氰胺不仅令数十万儿童深受其害,一些生产厂家倒闭或受损,也让厂家背后的中国乳协陷入了舆论漩涡。
三鹿事件后,中国乳协协调有关责任企业出资,筹集了总额11.1亿元的婴幼儿奶粉事件赔偿金,一是设立2亿元医疗赔偿基金;二是发放患儿一次性赔偿金及医疗费、随诊费。然而,两年过去了,关于2亿元医疗赔偿基金的运作情况,却始终扑朔迷离。当有记者调查时,乳协负责人却称这是“国家机密”,不宜报道。
2亿元的医疗赔偿基金是否会成为一笔“煳涂账”?不能妄断。但将本应坦荡公开的赔偿基金运作称为“国家机密”,在“回应能力”日益重要的今天,这种左支右绌的回应不仅自曝其短,也让家长寒心、舆论失望、企业无语。联系到不久前陕西榆林牛奶中毒事件中,乳协将学生大面积中毒称为“情绪感染”的表态,必须要说,乳协该补课充电了。
回到赔偿基金的运作上来,如果说确实没必要主动向媒体公众告知,那么作为出资人的企业显然享有知情权。然而当事企业却表示,不论是作为主管部门的乳协,还是基金托管方的中国人寿均未向他们说明赔偿基金的使用情况。这就不得不探讨一个问题,乳协究竟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是行业健康发展的促进者?还是收取费用的中介?
三鹿事件发生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们看到了许多企业手忙脚乱,看到了一些监管者亡羊补牢,却很少看到乳协以行业组织的身份,组织展开行业自救,这种无动于衷曾经遭到舆论批评。此后一些事件中,乳协倒是积极作为,但遗憾的是,人们看到的或是上述“情绪感染”之类的草率辩护,或是在三聚氰胺频频重出江湖的背景下,唿吁人们支持国产乳品的空洞号召。
乳协的所作所为暴露了当前行业协会的普遍问题。这些年,一些行业协会要么“无为而治”只靠收会费过日子,要么利用自身地位搞各种创收项目,要么片面强调企业至上不惜牺牲消费者权益。从“牙防组”违规收费认证,到一些行业协会对企业无原则的护犊子,类似事件不仅反映了行业协会对自身身份、角色定位不清,也从根本上损害了行业的整体长远健康发展。究其原因,既有当前体制机制不畅不顺的因素,也提醒行业协会自身水平亟待提高。
人们还记得,同样是乳协,在三鹿事件后,曾委托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向公众发短信,乞求原谅。当初,这种知耻而后勇的举动一度赢得赞许,虽然也有人表示看表态更要看行动。现在,乳协此前的表态是否真的只是作秀?迷离的赔偿基金能否变得清朗?乳协需经受考验。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