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在经历了短暂的横盘之后,上周再度震荡探底,并且再创近期新低2672 点之后震荡回升,虽然指数勉强站在了2700 点上方,但是抵抗式下跌特征明显。纵观近期政策面、基本面、还是市场面,几乎都被利空因素笼罩,目前指数的下跌是对利空因素的反映,但是底部信号尚未出现,因此投资者仍需保持谨慎观望,等待底部的形成。
天气反复无常导致通胀见顶变数增多,货币紧缩转向仍然没有时间表,市场反弹缺乏资金面支持。近期天气呈现显著异常,10 天之内居然发生旱涝灾害逆转,令农产品价格回落预期落空,加上原有涨价因素继续生效,5 月份CPI 创出年内新高已无悬念。目前市场分歧仍然集中在下一次加息发生的时间点,如果能够在宏观数据公布前后加息,短期靴子落地,有望产生一波反弹,否则加息利剑高悬,大盘仍然难有作为。如果眼光稍为放长远一些,7、8 月份由于基数效应原因,通胀压力会显著降低,能否连续出现回落并且形成趋势将成为三季度是否有行情的关键。从资金价格方面,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隔夜利率重新回至3.81%,一周以上品种均在4.6%以上,资金价格的高企一方面反映了市场资金的紧张程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加息的预期。从资金供求关系看,A 股市场仍然面临着资金荒,大量储蓄资金通过银行理财产品,进入到货币市场,而非资本市场。
大盘下降通道形成,补缺仍是必须的,但是补缺之后的反弹力度仍然较为有限。从技术分析角度看,缺口必补理论仍然称为困扰市场的一道魔咒,无论投资者是否愿意看到,该理论都在历次行情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去年10 月8 日国庆长假2655-2676 之间21 点大缺口今年1 月25 日已经大部分回补,但是仍留下5 个点的遗憾,很有可能在本轮下跌行情中实现。补完缺口之后市场能否如约产生一波反弹行情仍然存在变数,笔者认为由于市场4 月18 日见顶3067 点回落以来,已经形成了标准的下降通道,一旦形成轻易难以改变。除非政策面、资金面发生重大改观。目前政策面仍然偏紧,资金面仍然供小于需,因此预期市场仍将沿下降通道运行。
总体上判断,市场近期仍处于考验估值底、博弈政策底、探明市场底阶段,在没有出现明确的底部信号之前,投资者仍需保持谨慎,个别强势板块的表现仍然是昙花一现,逆势追逐强势股往往偷鸡不成蚀把米,没有操作价值。
在操作建议上,我们仍然以空头思维来看待市场,控制仓位仍是第一要务,只关注市场错杀形成的机会。错杀股主要集中在半年报业绩继续高增长,年度业绩有保障的品种,主要集中在大消费领域中,投资者可以关注白酒、中药等防御品种跌出来的机会。对于前段暴跌的中小板、创业板则仍需谨慎参与,因为中小盘股的去泡沫过程仍未结束。(长城证券研究所)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