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依然谨慎,不必担心踏空;“磨”不多久,可能又要“轰隆”.市场的“磨、忍”格局难以持续太久。存量资金在当前点位“磨”,围绕局部热点折腾、消耗资金。类似“估值底”、“仓位低”、“新周期”、“经济见底政策放松”等言论,诱惑少数投资者“忍”不住去抄底,然而有点风吹草动,类似海外市场下跌或者新的宏观数据,行情就会波动,最终轰隆向下。
押宝政策放松而搏反弹,风险很大。从去年底公布年度策略《积极防御》以来,我们一直强调,今年是转型的痛苦期,政策存在外生性和复杂性。考虑到严控物价、房价的重要性及其对宏观调控的影响,很难期待政策会像去年一样内生性放松。我们判断,降速转弯符合政府意图,压通胀、促转型。
围绕房地产调控的潜在风险正加速显性化,传导链条(1)开发商因信贷被严控,转而寻求民间借贷,加剧了民间资金面的紧张;(2)开发商投资趋谨慎,势必影响土地财政,而保障房、基建、地方融资平台还贷等都缺钱,近期发生的地方政府减持国有股,令人担心,股市出现新的“大额提款者”。
资金价格明显上升,资金面压力仍将延续。上周银行间市场3 个月以下期限shibor 平均上升91.69bp。5、6 月份由于财政存款的集中上缴、银行半年度时点考核、上市公司分红等影响,资金面通常季节性的偏紧,加之持续量化紧缩政策以及今年新引入的日均存贷比考核使得这种压力进一步放大。产业资本增持金额虽然有所增加,净减持金额并未缩减至较低水平。5 月净减持金额53.27 亿,较4 月上升,与2010年5 月有较大差距。A 股交易账户占比回落至6.54%,尚未达到5%以下的行情转折标志。如同去年5 月,交易账户占比可能随着行情“磨”而出现钝化。
投资策略:“忍”住,多看少动。耐心防御,继续控制仓位,不用怕踏空,如果不挖坑也没有像样行情。追求相对收益的投资者,继续优先持有“类现金”的低估值绩优白马股;进取型投资者实在怕踏空的话,建议保持适中的仓位,积极调研,逢低增持中期业绩靠谱的公司,立足中长期审慎布局真实的高成长股。(兴业证券研发中心)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