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佛女孩丁丽晴
参考消息报道 “可以不完成作业”“成绩及格就好”“可以对家长说‘不’”……北京的丁增安夫妇教育女儿的方法很简单:放养。日前,他们的女儿丁丽晴先后获得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5所世界名校的本科录取通知书。
去年在申请大学时,从准备考试、给大学写入学申请到请老师写推荐信,每一步都是丁丽晴自己独立完成的。这种“我的学习我做主”的行为,可能会被一些家长视为任性和目无家长,但丁增安夫妇却习以为常,因为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事一向很少过问。比如,丁丽晴小时候,曾一度喜欢上弹钢琴,但考过五级后,有一天她却忽然不想学了。面对孩子的“三分钟热度”,丁增安夫妇没有指责和追究,而是给予了充分的宽容。他们允许女儿说“不”,接受女儿的顶嘴和自作主张。
这与前不久引发广泛争论的“虎妈”的教育理念可谓背道而驰。“虎妈”奉行的是近乎严酷的“圈养”式的教育子女的方式,比如不准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低于“A”;不准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不能经常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等等。尽管引发争议,但是“虎妈”的女儿也同时被哈佛和耶鲁这样的世界名校录取,看上去也取得了“成功”,这让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该“严”还是该“宽”的问题上产生了摇摆。
教育最讲究个性化
日前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94.9%的人感觉身边就有像“虎妈”这样严格教育孩子的母亲。调查还显示,55.1%的人赞同“虎妈”严格教育孩子的方式,37.3%的人持反对态度。
宽高教育董事长、教育专家王金战认为,“放养”“圈养”均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从这两个案例看,孩子最终都进入了名校,说明两对父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基本还是适合他们自己子女的。但是无论是老丁夫妇的“放养”抑或“虎妈”的“圈养式”,都是教育个案,广大家长可以从中得到一定的启发,但不能照搬。教育史最讲究个性化的,只有根据孩子特点实施的教育,才是最适合的教育,“1000个孩子有1000中教育方法”。
老丁夫妇对此也有清醒的认识,他们总结出了一个不等式:刻苦学习≠考试好成绩≠哈佛录取≠有“钱途”的工作≠幸福的生活。丁妈妈明确地表示:“孩子考上哈佛属于意外之喜,考上固然很好,但给孩子一个美丽的童年比考上哈佛大学更重要。”
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丁丽晴认为,从中国到加拿大,经历两种教育模式的熏陶,让自己汲取了东西方文化的精髓。她以写作举例来说,中国提倡批判性阅读,作文有一定的套路;加拿大提倡发散思维,提倡多元性。两种文化的冲击让她能做到兼收并蓄。
家庭教育应“少管,多引导”
记者在网络上的一个家长论坛里,看到一位家长的留言:星期天的清晨,八点以前就在大街上行走的孩子,80%以上是去各式各样的辅导班下课回来……这段话引发了很多家长的共鸣。面对小升初、中考、高考(微博)的层层压力,很多孩子从小就要上各式各样的培训班,从奥数、英语等文化课,到音乐、美术、体育等特长课程,搞得孩子很累,家长心疼之余也很无奈。家住北京朝阳区的一位胡姓家长感慨的说,自己也想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但是童年美好了,孩子的将来恐怕就不美好了。”
王金战对此不以为然。作为人大附中的名师,他有很多学生考上了北大、清华以及牛津、哈佛等名校。据他观察,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是比较轻松的,这并非因为他们的孩子天生优秀,用不着怎么操心,而是他们教育得法,具体表现为对孩子管得少,引导多。“孩子们需要‘智慧型’的父母”,王金战说。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