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粕强油弱特征逐渐显现
6月下旬之后气温逐渐升高,国内油脂的终端需求减淡,而国庆、中秋的双节备货周期尚远,节日性采购进入一个断档期。相比之下,随着水产、畜禽养殖行业步入备货期,豆粕需求开始启动,对于大豆压榨厂来说,通常倾向于卖油挺粕来维持利润。
今年,长江中下游天气异常,前期大范围干旱,端午期间旱涝急转,这对水产养殖行业造成严重打击,导致豆粕需求大幅落后于往年水平。三季度迎来水产旺季,加之天气状况改善,水产饲料的需求有望取得恢复性增长。畜禽养殖方面,监测数据显示,5月初以来全国大中城市生猪出场价格直线飙升;农村仔猪价格较去年同期大涨100.55%;截至6月13日全国各省生猪均价在17.96元/公斤,猪粮比已经破8。畜禽养殖盈利良好,补栏积极性高涨,后期将陆续传导至饲料需求,进而推升豆粕价格上涨。其间,豆油相对于豆粕的吸引力减弱,按照以往规律,三季度尤其是8月份之后油粕比或将小幅回落。

二、“限价令”能否延续陷入窘境
连续几个月,我国政策干预对包括豆油在内的油脂类价格运行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应对通货膨胀的严峻形势,保证食用油供应,`10年10月开始,国家先后向市场投放14批临储植物油,并多次向大型油企定向销售油脂油料,与此同时,两次约见国内四大油企要求不得上调小包装食用油价格。在政策面强大压力下,油脂类期、现货价格涨势受到明显的遏制。
端午节之后,国家暂停了例行的国储植物油竞价销售。截至5月27日当周,国储拍卖菜籽油实际成交量在1406938吨,暂不计算国家定向拍卖的菜籽油数量,个人估算,国储菜籽油结余量仅在93.3万吨上下,库存比较紧俏。考虑到大豆、豆油库存,当前国储植物油储也已然接近安全底线,调控空间十分有限。
与此同时,“两会”之后国家宣布延长对于小包装食用油涨价的限制,眼下“限价令”已经到期,而尚无明确消息表明是否会再度延长。截至本周,港口地区大豆进口成本略有下跌,沿海地区油厂压榨亏损在300元/吨左右,较前期有所好转,东北主产区大豆压榨有微薄盈利,整体扭亏为盈仍然有赖于油粕价格的上涨。解除小包装油限价政策的束缚符合中端市场的利益,然而,随着国储调控力度的削弱,“限价令”已经成为一道至关重要的政策屏障,取缔“限价令”油脂价格将存在较大的补涨可能性。
三、生物柴油减税刺激豆油工业消费
2010年美国生物柴油税收优惠政策未能恢复,导致生物柴油生产持续亏损,整整一年美生物柴油产能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豆油的工业用量随之降到低谷。`10年12月7日,美国总统签署H.R.4853的国会法律文件,其中包含美国生物柴油税收抵减刺激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生物柴油生产和消费企业进行100美分/加仑的税收抵免,且对年产能在1500-6000万加仑的小型生物柴油生产企业进行10美分/加仑的额外补贴。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