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一手将自己女儿打造为“亚洲女首富”的碧桂园老板杨国强,上一次接受媒体专访是2007年。四年之后,我首度在业绩发布会之外的场合近距离接触到他,时间似乎在他身上所起的作用不大,他和四年前碧桂园刚上市时的样子差不多,还是一身朴素的衣着,面容憨厚。
无独有偶,上一次他接受媒体访问时,因为工作劳累而正在感冒。这次见面,他也因为之前在全国到处奔波而正在发烧。我抛出常规问题例如“您觉得财富给您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改变”,他会说:“你也看到啦,就是一身的责任,还有头发越掉越多。我是在为社会保管财富,在为别人和社会工作。”
在繁忙的工作中,他最为向往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他对我说他很久以前就希望能有一天自由地背上背囊到亚马逊流浪。在他办公室,我发现了他的老乡兼同是富豪的李兆基去年写给他的一首佛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而他办公室挂了很久的一幅对联是“无事在怀为极乐,有长可取不虚生”。
在我所接触过的大大小小富豪中,他是十分平易近人的一个人。他的生活习惯和十多年前差不多,仍然住在顺德碧桂园(资料、团购、论坛、二手)自己公司建的房子里,吃几块钱一斤的草鱼和最普通的青菜,说话到兴起,会扯一把纸巾胡乱地给自己擦把汗。两次见面,他都是自己开着一辆普通的黑色轿车进入集团大楼,没有用司机。下车后也是用碧桂园的环保袋装着资料,快步地走进自己的办公室。
他不爱见媒体,因为觉得做事要力求完美,但是做人不要太高调。比如近期陈光标的慈善风波出来后,他会开玩笑地对我说:“我不想做陈光标啊,你们不要给我写这么多。”在编辑过程中,他会亲自打电话仔细商量如何改稿,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样让秘书或者公关部代劳,而且态度诚恳,言辞朴实,远没有居于上位者那种常见的傲气凌人。
而杨国强最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是他“不忘本”的性格以及始终保持的赤子之心。
他从不忌讳提及自己贫穷的出身以及自己的土气。他说他在1997年匿名设立仲明奖学金,是为了纪念自己善良的母亲,母亲10岁就被卖做婢女,直到去世还不会写自己的名字。他说自己没有资格说去推动社会改变,他没有宏图伟愿,他一直记得自己只是一个农民,一个放牛娃,只是在自己有能力时,能帮多少就帮多少。
此外杨国强给我的另外一个深刻印象,就是他总爱强调“不忘本”。采访过程中他常常提及,如果没有当年政府免了他学费且给了两元助学金,他没法中学毕业,为此他终身感激政府与社会。在他捐建并由他个人承担所有费用的国华纪念中学的学生宿舍门口,杨国强亲自编写了每日四问,“我今天进步了吗?我忘记自己使命了吗?我忘记学校对我的要求了吗?我忘记我来自哪里了吗?”他希望这些学生不要生活变好后就忘本,在成功后记得要回馈社会。
他对自己的创业伙伴很好,在2007年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除了其女杨惠妍因代表家族持股一度成为“首富”外,碧桂园其余四名创业元老也进入福布斯榜前 40名。在他的家乡,杨国强优先倡导当地的劳动力就业。碧桂园的顺德总部员工中本地人约占总数的50%以上,从事家政、绿化岗位的本地员工达90%以上,而且对于“40/50”的低学历大龄职工特别关注。杨国强觉得这可能是外界误解碧桂园是家族企业的其中一个原因。因为实际上碧桂园的决策群很早就是由家族以外的职业经理人担任,而在通常所谓“家族企业”最为看重的总裁和财务负责人的岗位上,碧桂园从来没有用过杨氏家族的人。
回复该发言
杨国强印象
2 回复:杨国强印象
飞车2011-06-17 01:19:51 发表
他是一个向往纯真美好的人。无论工作多忙,他仍坚持天天读书,读到好书还要给员工每人发一本并要求写读后感。他也喜欢和员工讲人生道理,他觉得社会发展的方向,就应该是越来越美好,所有人都能生活在幸福的氛围中,个体为集体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希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集团内所有人都能过上平等的、努力后会有回报的幸福生活。
因为个人的经历原因,他很重视教育。1997年他的可支配财富只有数百万元,他就每年捐赠100万元设立了“仲明助学金”帮助贫困大学生。2002年碧桂园的销售额只有30多亿元,他已然个人出资2.6亿元建设了国内唯一一所全免费的高中——“国华纪念中学”,随后每年均为此支出3000万元。在创校纪念碑上他写道:“很多事业有成者都曾一贫如洗,我也过了二十多年这种生活,是改革开放的阳光,社会的佑助,知识和智慧让我战胜了贫困。我是个刚走出贫穷泥沼的大汗淋漓的跋涉者,深知贫困之荼毒,特别是那些正在贫穷的苦海中挣扎前行的有志而无奈的年轻人,贫困的幽灵正在吞噬他们美好的人生前程。”
2008年汶川地震后,他和女儿杨惠妍耗资数千万资助灾区重建,并设立了孤儿救助基金,还不怕麻烦地接收汶川桑坪中学约1500名师生到碧桂园的学校进行为期一年的复课,提供校舍、食宿、来往路费、探亲费及相关后勤服务,创下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例初级中学整建制异地复课的壮举。
有人问我见完杨国强后,有没有发现为什么他会这么成功。匆匆两次会面,我想我对他的了解只是浮光掠影,也许除了他自己所说的天时地利,他的坚韧、刻苦、始终坚持以“老百姓买得起的好房子”为导向的坚持(后者令碧桂园的产品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社会保障性住房的缺位,也成为调控市下碧桂园继续取得业绩增长的关键),以及虽不锋芒毕露却能让人感觉如沐春风的领导气质,都是成功的因素所在。毕竟无论在什么年代,企业长青的决定因素之一,还是“人和”。
(来源:福布斯中文网)
回复该发言
因为个人的经历原因,他很重视教育。1997年他的可支配财富只有数百万元,他就每年捐赠100万元设立了“仲明助学金”帮助贫困大学生。2002年碧桂园的销售额只有30多亿元,他已然个人出资2.6亿元建设了国内唯一一所全免费的高中——“国华纪念中学”,随后每年均为此支出3000万元。在创校纪念碑上他写道:“很多事业有成者都曾一贫如洗,我也过了二十多年这种生活,是改革开放的阳光,社会的佑助,知识和智慧让我战胜了贫困。我是个刚走出贫穷泥沼的大汗淋漓的跋涉者,深知贫困之荼毒,特别是那些正在贫穷的苦海中挣扎前行的有志而无奈的年轻人,贫困的幽灵正在吞噬他们美好的人生前程。”
2008年汶川地震后,他和女儿杨惠妍耗资数千万资助灾区重建,并设立了孤儿救助基金,还不怕麻烦地接收汶川桑坪中学约1500名师生到碧桂园的学校进行为期一年的复课,提供校舍、食宿、来往路费、探亲费及相关后勤服务,创下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例初级中学整建制异地复课的壮举。
有人问我见完杨国强后,有没有发现为什么他会这么成功。匆匆两次会面,我想我对他的了解只是浮光掠影,也许除了他自己所说的天时地利,他的坚韧、刻苦、始终坚持以“老百姓买得起的好房子”为导向的坚持(后者令碧桂园的产品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社会保障性住房的缺位,也成为调控市下碧桂园继续取得业绩增长的关键),以及虽不锋芒毕露却能让人感觉如沐春风的领导气质,都是成功的因素所在。毕竟无论在什么年代,企业长青的决定因素之一,还是“人和”。
(来源:福布斯中文网)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