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5月23日、6月2日国际评级机构惠誉、穆迪大幅调低希腊主权债务评级后,另一大评级机构 标准普尔6月13日“更进一步”地将希腊长期主权债务评级由B级连降三档至CCC,希腊由此成为当前全球信用评级最低的国家。与此同时,在国际外汇市场上,主流投资者对于欧元的信心则再度遭受考验。
但是,美元与欧元之间的关系,更多反映的是两个经济主体基本面的变化。从这个角度看,长期弱势的美元与长期受到主权债务危机影响的欧元之间的“比丑”,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仍有望延续。
自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作为全球三大货币中的两个,投资者对于美元与欧元的信赖度就开始发生实质性改变。次贷危机爆发后疲弱的经济基本面、美联储至今尚未结束的注水行动以及非常规的宽松货币政策,使得美元指数从2009年年初最高的90点附近,一路下跌至今年5月初最低的72.70点。而欧元方面,尽管次贷危机爆发时欧洲央行的救市行动尚能够令投资者容忍,但欧元区内部各国财政和经济的复杂性,却蓄积出多个国家的严重债务危机。从货币基本面的角度而言,美元与欧元之间的汇率平衡完全可以归结为两个难兄难弟之间的“双熊会”。
回顾2009年以来美元与欧元在国际外汇市场上的表现,每一次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的变化、欧洲债务危机的演变,以及各自实体经济元气的修复,毫无例外地都能牵动全球投资者的神经。而对于投资者来说,他们所期待的,只是希望事情不会“更坏”。因此,从各自在国际外汇市场上的汇率表现来看,基本面的状况似乎更起到决定性作用。可以说,美元与欧元之间一直是在进行一场“比丑”表演。
目前来看,尽管美国和欧元区的经济基本面较次贷危机爆发时均已有显著改善,但其各自的经济复苏之路却都面临重重考验。近期美国、欧元区公布的就业、制造业指数等指标依然较为疲弱。与此同时,利率政策、定量宽松等货币基本面的状况,也依然决定了美元和欧元在市场上的各自表现。
在近期欧债危机在希腊方面再陷险情的背景下,三大评级机构短时期内纷纷下调希腊的债务评级,并对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债务问题发出严重警告,速度之快仍然令投资者有些惊奇。在国际外汇市场上,主流投资者对于欧元的信心再度遭受考验,近一年来持续疲弱下泄的美元指数则依然保持着今年以来的最大一波反弹。
然而,在全球其他多数主要经济体早已步入实质性货币紧缩、美元定量宽松政策并没有实质性改变、美国经济基本面也依然面临较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断言美元彻底反转,依然为时尚早;而对于已经步入加息通道的欧元而言,欧债危机的演变与解决,以及经济基本面的复苏,才是影响欧元走向的内在决定性因素。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