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如果我们可以想象一种无需借助物流就能完成整个交易过程的电子商务品类,它将会有一番怎样的发展前景呢?
这并非是子虚乌有的臆想。早在2000年左右,国内外就出现过不少设计师网站,以“在线工作平台”或“创意平台”的形式,让买卖双方直接通过互联网完成“智力成果”的交易。2005年,中国科学院MBA学生刘锋将这类通过互联网把自己的智慧、能力、经验转化为实际收益的行为命名为“威客”(Witkey),到今年4月初,国内最大的威客网站猪八戒网获得由IDG投资的第二轮千万美元级别融资,这一新兴的商业模式才开始越来越清晰地显露出其脱胎于传统电子商务的特质。
从首席记者到“八戒”掌门
猪八戒网的创始人朱明跃曾是《重庆晚报》的首席记者。2004年,他只身追踪报道一起招生诈骗案,引起重庆警方注意后,成功解救出69名被骗学生。对当时的他来说,这种通过一己之力改变他人境遇的行为无疑带来了莫大的成就感。
2005年,抱着对新媒体的好奇,朱明跃以自己的外号“猪八戒”注册了zhubajie.com的域名作为个人博客地址,开始在上面发布一些文章和采访心得。但很快他就发现,在这场众所期待的“传统媒体Vs.新媒体”对决中,盈利模式和用户黏性都相对匮乏的个人博客终难成主流。与此同时,如何通过互联网将企业招人难的问题与许多散落四方、“怀才不遇”的人对接起来,也成了朱明跃新的关注焦点。
2006年初,朱明跃花500元在网上找了一个程序员,将zhubajie.com改造成一个威客网站,想让企业将一些非核心的业务项目发布到上面,由网络另一端的个人用户根据自己的能力与资质认领完成,并获得相应的报酬。一开始,为了聚拢人气,朱明跃首先动员身边的朋友到猪八戒网上发布任务,甚至还常常自掏腰包作为悬赏奖金。
就这样独自兼职运营了近半年后,朱明跃判断,这一模式,无论对企业、个人还是作为第三方的网站来说,都基本可行。于是在当年9月,他便正式从《重庆晚报》离职,成立重庆猪八戒网络有限公司,开始创业。
据朱明跃回忆,在刚刚开始创业的头两年里,与老牌威客网站K68威客网以及差不多同时起步的威客中国、任务中国等网站相比,猪八戒网的成长速度并不算突出。2007年初,猪八戒网在拿到由重庆博恩科技集团董事长熊新祥投资的1000万元首轮融资时,网站上的日交易额不过一两千元而已。直到2008年春节时,朱明跃还在公司内部喊着“一天一万(交易额),解决吃饭”的口号。
那么,在之后两年多时间里,朱明跃的猪八戒网又是如何获得腾云驾雾般的速度的呢?

最大威客网站的“后发”秘诀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0年中国威客行业白皮书》中公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11月,国内已有超过100家威客网站,注册会员超过2000万,整体交易金额超过3亿元。其中,在累计交易金额过千万的5家威客网站中,猪八戒网一家便“独食”了1.7亿元。
在朱明跃看来,猪八戒网能“后发制胜”的首要秘诀是在众多威客网站号称自己最专业、任务发布数最多或威客数量最多时,率先打出了“最诚信”威客网站的旗号。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