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是天上掉馅饼,噌噌房价涨不停,一年赚了超百万,顺顺利利把房卖。
手续未办房又涨,贪念咋起不认账,为逃百万违约金,凭空造假搅安宁。
损友见钱开了眼,假戏不做要真演,无奈多番上公堂,法院一判傻了眼。
丢了房子还赔钱,满腹委屈无法言,聪明反被聪明误,闹剧一场白功夫。
古有俗语“偷鸡不成蚀把米”,比喻本想赚的便宜没捞着反而吃了亏,本故事主角邱小姐卖房的一番曲折经历正是印证了此语。原本是不到一年就轻松赚了120万进口袋,却因为看到房价快涨而变得贪心,邱小姐伙同朋友立下假借据,意图违约不卖房子又逃避违约金处罚,未曾想到朋友假戏真做成了“债主”,如此一来房产被拍卖,违约金一分不少要罚交,还平白多出了一笔300万的借债,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苦不堪言。
1、成交俩月房子涨价过百万,卖家起贪念违约不办证
2009年6月6日原本是个吉日,邱小姐放卖的卓越维港(资料、论坛)160平方米房子被于先生相中,很快签合同成交并收到了60万定金,成交价470万,这比起她2008年8月从发展商手中买来该房产时的350万,足足多出了120万元。不过,签合同当时该房产还处于期房状态,没有办出房产证,因此双方在买卖合同中约定,之后的首期款监管、银行按揭等手续将等到房产证办理下来后再继续,预计时间应该是在两个月后的8月份左右。而当时合同中同时注明了,买卖双方一旦出现一方违约,都将处以成交价20%也就是94万的违约金。
按理说不到一年时间就赚了120万应该很是心满意足了,可成交后的两个月正是房价飞涨之时,6月份卖470万的房,到8月份已经涨到600万。看着上涨的房价,邱小姐起了贪念,想违约不卖了。于是,邱小姐迟迟不去国土局交税过户,并以房产证未出为由一直拖着不办后期手续。从6月份交了定金就等着过户后能装修自住的于先生,在多番等待未果的情况下终于不想再忍,于是在2009年9月将邱小姐告上法庭,要求其退回60万定金,并赔偿94万违约金。
2、一纸借据横空出世惹官司,卖家被连告房产遭拍卖
被买家这么一告,邱小姐着急了,匆匆应诉的同时,谁想突然又出现了一个“债主”刘先生。
刘先生手上握有一纸2009年4月,也就是在邱小姐卖房之前写下的借据,借款金额是300万元。可巧的是,当9月份于先生起诉邱小姐违约,要求索赔违约金后没几天,10月份“债主”刘先生也把邱小姐告上了法庭,要求其偿还借款,两个起诉都被南山法院受理,并都先后查封了其卓越维港(资料、论坛)的此套房产。
赶在前面结束官司的是借款纠纷,一个月后的11月法院就出具了调解书,邱小姐答应偿还刘先生借款300万。次年2月份,另一单房产买卖纠纷也有了结果,买方于先生胜诉,定金加违约金一起,邱小姐需偿还他124万元(之前有30万定金在中介处监管已退还买家)。
法院同时执行两起案件,遂将邱小姐卓越维港的那套房产进行公开拍卖,据当时市价,房产拍卖底价是540万元。
3、拍卖起纷争背后秘密被揭露,假债主假戏要真做
由于邱小姐当初从发展商处购买到此房产时只首付了两成70万,在银行抵押贷款了280万,根据法律规定的抵押权大于债权原则,房产拍卖得款要首先偿还银行贷款,那么如果按照540万的价格拍卖成功,除掉280万贷款就只剩余260万了,这笔钱才能让于先生和刘先生按比例来分得,这么算来买家于先生最多也就能分到70万左右,系列程序还非常的麻烦,这令于先生较为郁闷。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