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释小龙天生就拥有练武潜质。还不到两岁,他就能打出一套像样的少林拳法;两岁时,他拜少林寺第三十代接法传人释永信为师;三岁那年,他参加国际少林武术比赛,获得通臂拳、罗汉棍两项优秀奖,名誉海内外;四岁时,他被台湾媒体誉为“神奇的少林龙子”。习武,给释小龙带来了人人羡慕的光环。
羊城晚报:20多年前那个《自古英雄出少年》电影版,你看过吗?
释小龙:他们说那是1982年、1983年左右拍的一部电影,但我没有看过。电影版的“年龄”比我还大。电视剧版《自古英雄出少年》在人物设置上是相同的,小孩子、大老婆、戏班师傅这些人物都保留了。不同的是,电影讲述小孩和他“老婆”的故事,电视剧版则主要以我饰演的铁彪的感情线为主,铁彪是负责护卫小孩的侠客,此外还讲到天地会,人物线索更多,关系更复杂了。
羊城晚报:你在剧里文戏多还是武戏多?
释小龙:基本平均吧。武戏还是传统的打法,打得非常实在,不像其他武侠片那样打得花里胡哨的。
羊城晚报:你两岁就习武,这给你留下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释小龙:不说其他,第一个就是辛苦。每天早上五点钟就起来跑步,开始一天的训练。上午要练两三个小时,下午练三个多小时,晚上还要练一下,大概一天要练十个小时。
羊城晚报:同龄小孩一般都在无忧无虑地玩,你羡慕他们吗?
释小龙:挺羡慕的,但我当时不会想太多。其他小孩都在读书,接触的都是同龄人;而我很小就在片场拍戏,接触的全是大人,我当时就觉得自己跟其他小朋友不一样。
羊城晚报:你的童年那么风光,同龄小朋友会羡慕你吗?
释小龙:还好……那时候他们也没有特别大的反应。
羊城晚报:习武20多年来,你觉得自己最擅长什么功夫?
释小龙:我比较全面,没有哪一项特别好、特别拔尖的,但我有自己的风格。
羊城晚报:释永信有指导过你吗?
释小龙:小时候有,后来我就跟教练练习了。
羊城晚报:习武的人都说能通过习武悟到做人的道理,你的感悟是什么?
释小龙: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要沉下来,先观察、判断一下,不要冲动。这就像练拳一样,先要有伏笔,最后才亮出撒手锏。
羊城晚报:你是个什么样性格的人?觉得自己适应娱乐圈吗?
释小龙:看情况吧……该内敛的时候会内敛。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挺直率简单的,有时候又会想得比较多。就是这样。目前,我觉得自己还挺适应的。我不能因为演艺圈是什么样,自己就要变成什么样;相反,是我什么样,周围的人就会变成什么样,事情就会变得什么样。
进修
“在美国五年,是思想和人生的转折点”
2003年,释小龙在事业发展得如日中天的时候,却赴美留学。作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释小龙从4岁开始除了习武就是在剧组拍戏,几乎没有正式在学校呆过。他向往校园生活,也曾经试过停止演艺事业,在国内学习,但因为熟人太多杂事太多,他根本无法沉下心来读书,于是干脆远走美国。
羊城晚报: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停下工作去美国进修呢?
释小龙:我在1998年、1999年也停过两年,在国内专心读书。但读了不到两年,还是因为戏约、工作的原因没有办法静下心来。在国内,你就避免不了这些。所以我选择出去,别人就无法找我了。还有周边的人也建议我去读书。
羊城晚报:你的文化课跟得上吗?有一篇报道说,你在拍《少年包青天》的时候,“因为文化程度的限制”,连“一言九鼎”、“天经地义”这样的成语意思都不懂?
释小龙:其实那是做娱乐节目,要我讲出以“一”开头的成语,我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当时我在学校的成绩不算名列前茅,但还算是不错的。
羊城晚报:到了美国,你如何解决语言问题?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