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
  • |
  • 相册
  • |
  • 博客
  • |
  • 爽吧
  • |
  • 点评

房产的其他话题……

返回房产……


我收藏的爽吧……


香港为平抑房价调整拍地制度 勾地变拍地

1 香港为平抑房价调整拍地制度 勾地变拍地
gucci04032011-06-19 20:27:30 发表
2010年6月8日,香港特区政府时隔6年后,主动推出地块拍卖,此举被外界视为对“勾地制度”调整的标志。同时,内地的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却逐步引入该政策,舆论认为,该政策有利于平抑房价。
“这套制度不是用来压抑楼价的,而是港府1997年为了稳定不断下滑的楼市推出的政策,现在无论香港还是内地,市况已经不同了。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
2010年6月8日,是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启动非定期出售土地机制以来的首次卖地,一统香港土地拍卖数年的 “勾地制度”受到撼动,主动卖地方式再次进入楼市扮演角色。
“香港特区政府在1997年以前每年都推出土地,政府在每个财政年度开始时都会事先公布该财政年度有几次土地拍卖,到时候不管市况好不好都会有土地拍卖。 ”中原地产研究部联席董事黄良升说。 “1997年楼价狂跌,但是政府还是定期卖地。 ”黄良升介绍,土地大量涌入,让房价一跌再跌。
1998年,特区政府暂停卖地9个月,楼市仍持续下滑;2002年,政府决定无限期停止定期卖地;2004年政府全面采用“勾地机制”,放弃昔日主要土地供应者角色。
但楼价高企不下的时候,“勾地制度”被民众视为托高房价的利器。 “勾地制度最大的后遗症,导致供应少,土地价格会上升。 ”
2006年至2007年的财政年度,香港特区政府推出的土地总数为7.3公顷;2007年至2008年财政年度,推出的土地总量为10.61公顷;2008年至2009年财政年度更低,仅得0.019公顷。
勾地前香港特区政府会定下一个底价,开发商向政府递交意向价格,至少要达到政府底价的8折,地块才可以被“勾出”,即土地才可以进入市场拍卖。黄良升介绍,因为勾地时政府并不公布底价,屡屡勾地失败,所以能够拍卖的土地极少。
2010年6月8日,香港特区政府再次采用“隐退”市场6年的“主动卖地”后,“废止”唿声再次高涨,主流财经媒体《信报》唿吁政府“定期卖地莫再迟疑”。
内地却在积极学习 “勾地制”,2006年年初国土资源部明确发文称: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勾地制度。从2009年开始,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开始陆续引进;各地的 “勾地制度”版本不同,但其核心要旨在于政府与开发商事前沟通,“有市场”政府才会推出土地,避免流拍。
黄良升指出,内地政府采用香港的勾地制度,确实可以解决开发商盲目囤地的行为,但一旦实施不当,勾地制度很可能会成为一种名正言顺的利益寻租,土地部门将难免有从公益部门、宏观调控者的角色沦为经营个体的危险。
回复该发言
共有1帖子
图片链接:
插入图片  取消
视频链接:
插入视频  取消
音乐链接:
插入音乐  取消
内容: 图片视频音乐
  发帖赢积分  快捷键 Ctrl+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