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不景气,使国内基金公司开始将目光投向境外。不过,《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发现,今年以来,国内基金发行的QDII产品不再着眼于整个权益类市场,而是将焦点集中在价格不断上涨的资源类产业上。
6月10日,交银施罗德向中国证监会申报了一款全球自然资源基金(QDII),这是今年以来最近一起国内基金公司申请投向资源类产品的案例。
据相关披露,截至今年6月10日,共有10家基金公司上报了11只QDII基金申请受理。除南方、诺安两家公司的产品外,其他9只产品都将投资标的锁定在各类资源上。
5月26日申报了标普全球石油指数基金(QDII)的华安基金一位内部人士表示,由于产品仍在受理阶段,基金公司目前还是缄默期,产品的一些详细情况不便透露。
有基金公司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A股市场低迷,今年以来A股偏股型基金募集普遍困难,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正是基金公司丰富产品线的好时机。
“从QDII历史以及当前全球市场看,之前QDII产品大多是投向境外的整个证券市场,不过总体而言,业绩并不太好。相比较之下,投资于某个具体行业研究起来更容易些。虽然市场上有人担心投资于单个行业是否会在行业风险集中爆发时而受到更大的损失,不过由于境外市场有对冲工具可以使用,因而从理论上来说,一定风险发生时,基金对损失可以有所控制。相对于目前A股市场上已有的行业基金来说,这是优势所在。”上述基金公司业内人士表示。
投资于资源类的QDII基金今年集中出现其实是国内QDII剑走偏锋的一个经典案例。因为从历史业绩来看,撇开其他因素,国内早期发行的QDII产品业绩并不理想。
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在2010年之前成立的QDII,只有华宝兴业中国成长、海富通海外精选和交银环球精选累计净值在1元以上,其余7只基金至今还处在亏损状态。有资深市场人士认为,国内基金经理习惯于A股市场,但A股市场和境外市场差别毕竟很大,能做好境外市场并不容易。
对此,分析人士指出,一来出于减轻业绩压力,二来出于丰富产品线,“从去年开始,国内基金公司在QDII的产品设计上开始有所细化。投资于整个市场的主动管理型产品越来越少,相反,被动投资的指数型基金,以及针对某一特定行业和区域的主题投资基金纷纷面世。”
而据本报记者了解,在已有的39只QDII基金中,资源股或资源产地已成为许多基金公司看好的热点,如已发行的易方达黄金主题、招商全球资源等。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