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应该且能更多地、积极地参与制订规则
记者:您担任联合国副秘书长以来,有没有遇到什么事例可以说明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在上升?
沙祖康:经济社会事务是联合国三大支柱 安全、人权和发展之一。联合国秘书长提名我任主管经济社会事务的副秘书长,重要因素是中国的发展,体现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我担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后,作为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顾问,参加了联合国所有的气候变化会议,也目睹和见证了哥本哈根谈判的整个过程。往事不堪回首。中国在参加哥本哈根会议前曾昭告世界,2020年以前中国将把能源效益提高40%。中国国内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排放很少,改革开始之后中国增加了一些排放。即使这样,中国的人均排放也只有美国的1/5。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西方国家对中国施加压力,迫使中国承担义务,我们无端受到指责,这是最大的冤假错案。中国做的最多,遭到的批评最多。辩证地看,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也说明,外界对中国的期待上升了,中国的影响力增长了。
记者:您认为世界经济治理体系的变革应该是什么样的?
沙祖康:世界经济治理变革的目标是促进世界经济朝着更加公正和合理的方向发展。公正合理是主观判断。什么叫公正?什么叫合理?恐怕不同阶段的国家会有不同的看法。但大家都赞成朝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因为现在不是很公正,也不是很合理。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很模范地遵守国际规则,虽然许多规则对发展中国家并不公平,但中国一直遵守。国际规则一直都是强者而非弱者制订的。历史上从来如此。包括联合国宪章也是战胜者而不是战败者写的,当然战胜国考虑了战败国的利益和需要。中国应该并且能够更多地、积极地参与制订规则。
最可怕的是最发达贸易经济体搞保护主义
记者: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参与世界经济治理的机会和途径是什么?
沙祖康:首先,积极推动多边贸易体制朝均衡、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讲到贸易保护主义,口头上谁都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但实际上正是那些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口号叫得最响的国家,借口金融危机、国内困难或为了赢得选票有时在搞贸易保护主义。最可怕的是最发达的贸易经济体搞保护主义。
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下,中国正在为推动多哈回合谈判早日取得全面均衡的成果努力。同时中国坚持平等协商、妥善应对和处理贸易与分歧,推动形成自由开放、公平公正的全球贸易环境和全球贸易体制。中国的意愿是真诚的,措施也是实实在在的。
其次,在推动国际货币系统改革、完善国际金融监管方面,中国和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的投票权已经得到增加,这本身就是对发展成就的认可。但还有许多改革尚未完成。投票权的增加尚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现在机制还不很公正的局面,因为一票否决的格局还没有改变。如果这个格局不改变,就很难说这个机制是公正的。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