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已有11只QDII基金发行,其中有7只的认购户数低于1万户,并集中在1000户至4000户之间。
近一段时间里,QDII基金产品越来越被市场各方所关注。除了今年来整体形象因业绩有良好修正而大幅改善外,QDII类资产的配置功能也得到了各方的认同。
不过,《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基金公司了解的情况看,尽管外界对QDII类产品颇为“叫好”,但在“叫好”的同时,基金公司自身对于此类基金的首发并不感兴趣,并且进入了“赔钱赚吆喝”的窘境。
“现在新基金产品发行都异常困难,大家其实在赔本做买卖。”某基金公司机构业务负责人昨日无奈地向本报表示,公司方面所推出的QDII基金在设计方向上十分得到市场认同,且受到来自机构投资者的肯定,但由于在当前新基金发行市场上的首发规模较小,基金公司方面并不能从新发产品中获得较大收益。
上述人士表示,与其他产品一样,QDII产品也有来自于银行、券商等传统发行渠道的压力,为了把产品卖出去,基金公司不得不付出高昂的“买路费”。“如果计算上大概5%的渠道尾随成本,QDII基金的发行等于在赔本做生意。”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无论从QDII基金的发行总份额,还是从认购户数看,QDII基金的认购并不能让基金公司“开心”。
根据Wind最新统计,自今年以来,已有11只QDII基金发行,其中有7只的认购户数低于1万户,并集中在1000户至4000户之间,认购户数最低的一只QDII只有1370户。从发行总份额角度看,上述11只今年来发行的QDII基金之中,有7只发行总份额低于10亿份,其中,处于3亿份至5亿份之间的有3只,处于5亿份至10亿份之间的有4只。
另外,据业内人士介绍,通常情况下,在市场低迷时发行新的开放式基金,基金公司往往能够招徕不少“友情盘”支持,以便确保制造足够的人气以及合乎成立标准。但当封闭期结束后,从新基金赎回数据中往往就能留下这些“友情盘”的痕迹。
华东地区某机构投资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在当前资金面异常紧张的情况下,银行方面的吸储压力较大,且部分信托产品也成为理财产品主要销售渠道的发行重点。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传统的营销方式想在新基金发行市场上获得“一杯羹”,实属不易,基金公司方面势必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精力。不过,正如业内常言的那样,“难发好做,好发难做”,在基金公司发行QDII基金“赔本赚吆喝”之后,或许部分真正有配置价值的产品会迎来真实的市场需求。
其实,部分来自基金公司的人士对于赔本发行QDII基金也有各自的理解。
上海地区某合资基金公司销售部门负责人认为,根据以前的规律,在弱市中进入基金市场的投资者往往是值得重视的“优质资源”,这些客户也往往会与基金公司共同成长,所以此时发行QDII基金有利于选择“忠实投资者”。
另一家基金公司机构业务负责人则认为,从近年来的QDII基金发行看,那些有一定创新色彩且有真正配置价值的QDII基金正在慢慢得到投资者的认同,比如,黄金类、债券类、奢侈品消费类QDII产品都有大批“粉丝”。“尽管短期内基金公司在做赔本买卖,但从长期看,只有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完善的产品线以及配置方向,才能真正把‘优质资源’吸引过来,并最终令市场成熟,这恐怕是基金公司最值得优先考虑的重点之一。”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