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3日,一位股民在杭州一家股票证券大厅内小憩。当日,沪指以2774.57点报收,跌83.89点,跌幅2.93%;深证成指收盘报11742.19点,跌418.84点,跌幅3.44%。
经济转型:堪称重大战略转折
【加拿大《环球邮报》网站6月16日文章】题: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的巨人还是将要破裂的泡沫?(作者布赖恩·米尔纳)
二十多年无人能及的增长使得中国从一潭经济死水转变为经济发电站,以惊人的速度从世界上其他地方吸收商品和资金。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其他主要资源生产国搭乘这列快车实现了自身的极大繁荣。如今,这个庞大的红色机器处在重要转折点。用一位批评家的话说,它是否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泡沫经济体,一个即将被拆穿的巨大骗局?或者说它真的是一个正在苏醒、将要主宰世界的巨人?
中国大量注资的做法产生了效果。重要基础设施和社会福利性住房项目迅速展开。大量政府补贴使得许多工厂维持开工。然而,低成本信贷和投资资金大量涌入也在房地产和其他资产部门造成危险的泡沫。
如今,北京正在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放慢经济列车的运行速度以抑制持续上升的通胀率,并且不使这辆列车脱轨。新的“十二五”规划列出了清晰的议事日程,打算把增长重心转移到促进国内消费方面,减少对低成本制造业的依赖,发展服务业并对生物科技等“新兴战咯产业”进行大量投资。
据经济学家估算,如果这次经济转型成功,随着工资增长和收入差距缩小,中国将能够适应更低的年增长速度。中国的支持者们认为,务实灵活的领导层能够掌控这一极为重要而又棘手的再平衡行动。他们认为,这个国家仍然走在取代财政受挑战且政治瘫痪的美国和欧洲的道路上,将成为下一个超级大国,一个在本世纪剩下的时间内将远远超过其对手的国家,就像英国主宰19世纪和美国主宰20世纪大部分时间一样。
资料图:从深层次对收入分配进行调整,已经成为中国目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最大挑战:避免重蹈日本覆辙
【德国之声电台网站6月16日文章】题:中国经济发展会不会“爆胎”?
与仍在和公共财政赤字作斗争的全球发达国家不同,发展中国家已经彻底走出了全球经济危机的阴影。世界银行6月发布的报告说明了这一点。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中国经济的潜力和劣势之间时常只有一线之隔。
不仅仅是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率,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危机还体现在国进民退、破坏环境、缺乏长期发展潜力等各个方面。
在中国经济界,也有一些专家认为中西部发展不平衡的局势,是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均衡增长的瓶颈,其中所隐藏的社会问题更是不言而喻。中国政府也早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于过去的10年中不断推出扶持性政策,努力平衡东西都发展的差异。而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张汉林教授的眼中,这种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正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
所有的关于所谓中国经济超过美国的预测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爆胎”现象的前提下,而能够引发这一现象的既有经济因素,也有社会因素。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讲,德国经济研究所的全球经济专家于尔根·马特斯认为,中国经济现今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它能否从日本所经历过的危机中吸取教训。中国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本类似,经济发展异常活跃,也就免不了发生银行慷慨发放贷款的同时,催生许多呆坏账的现象。中国“幸运”的地方是,其他亚洲国家已经犯过许多错误,而中国可以从中吸取教训。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