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理财产品大致可分综合类产品、债券票据货币类产品、信贷类产品、结构性产品和其它类产品五大类,其中信贷类目前极其罕见,主要的还是其他四类。
综合、债券类产品是主流
今年以来,综合类理财产品是绝对的主流。所谓综合类理财产品,即以某种特定投资类型为主,综合其他投资类型理财产品。从资金投向来看,综合类理财产品以信托贷款类及债券与货币市场类为主。因此,综合类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水平也在信贷类产品和债券票据类产品之间。
数量仅次于综合类产品的是债券票据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尽管不及综合类产品,但安全性更高,因此更适合风险承受能力低的投资者。
结构性产品已不同往昔
前两年屡次爆出零收益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如今也已大不一样。除了外资银行依然发行挂钩股票、商品、汇率等标的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外,大部分中资银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均与利率挂钩,可以说风险已经非常低。此类产品往往与Libor(伦敦同业拆借利率)或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挂钩,收益的高低与利率的表现有关,但基本在产品成立之初就能确定。根据此类产品结构设计,出现零收益的概率很低。如北京银行滚动发行的“心喜”系列Shibor挂钩理财产品。以昨天成立的1个月期产品为例,该产品收益率与起息日当天与同期限SHIBOR利率挂钩,假设起息日当天1个月SHIBOR利率为年利率S,则扣除销售服务费后,客户年化净收益率Y为:S-0.26%。昨日1个月期SHIBOR利率已达到7.3895%,这意味着其挂钩理财产品去掉手续费后的年化收益率为7.1295%。
其它类产品不透明
其它类产品在投资方向上往往不具体。有的是银行没有给出明确的产品说明,有的是银行将所募集的资金主要投资于哪里并不透明,因此普通投资者很难判断风险。不过这类产品往往预期收益率偏高,一般是银行针对某些特定客户群体发行,门槛也不低。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