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印象中,大消费板块就是防御的代名词,在市场调整的过程中,此类股票的跌幅往往相对较小。但是,这种观念似乎开始受到挑战。统计显示,在去年9月30日至今的“过山车”行情中,消费板块明显处于跌幅前列,而在自去年11月12日至今的市场调整过程中,消费类股票同样跌幅居前。那么,为什么防御品种就不能防御了呢?
消费股暂时失去防御功能
统计显示,自2010年9月30日至2011年6月20日,在全部23个申万一级行业板块中,跌幅最大的五个板块是餐饮旅游、医药生物、商业贸易、信息服务和信息设备,具体跌幅分别为16.76%、16.13%、15.08%、12.94%以及12.24%。也就是说,上述五个行业板块在这段时间内,不仅跑输了沪综指,也跑输了其他大部分股票,而他们都是消费股。
消费股在本轮市场“过山车”行情中明显表现较差,当然可以解释为此类股票在十月井喷中普遍涨幅较小。但这种解释显然并不客观。事实上,在自2010年11月12日至今的调整中,不少消费股同样跌幅居前,如医药生物、农林牧渔、信息设备、餐饮旅游、信息服务、商业贸易等板块,其在此轮调整行情中的跌幅都在20%以上,且明显属于市场弱势群体。
由此来看,在最近9个月的行情中,消费股不仅没能体现出以往的防御优势,而且呈现出“跟跌不跟涨”的极度低迷特征。
估值回归是下跌主因
如果从行业基本面看,消费股的低迷显得有点莫名其妙。就宏观环境而言,一方面,尽管经济增速今年以来持续走低,但居民消费这一块并没有出现明显波动;另一方面,今年通胀水平持续走高,也为消费股提供了较好的宏观背景。实际上,多数大消费行业今年都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如纺织服装行业在棉花价格上涨以及出口增长支撑下的景气回暖,又比如商业贸易、食品饮料行业实现了稳定的产品价格上涨格局,还比如医药等行业持续受益于制度红利等。
但是,如果从资本市场的角度出发,股价表现显然并不是仅由基本面因素所决定,还包括估值。据Wind资讯统计,截至本月20日,有9个申万一级行业板块的市盈率(TTM)在30倍以上,而这9个行业在自去年9月30日至今的行情中,有5个跌幅超过了10%;有色金属行业市盈率达到45倍,虽然整体看仍实现了上涨,但其在自2010年11月12日开始的调整行情中,跌幅也达到25.99%,在所有周期类股票中表现最差。由此看,近9个月的市场弱势品种体现出了比较明显的估值回归特征。不幸的是,大消费板块内的多数股票都属于高估值一族,毕竟,当前市盈率在40倍以上的5个行业板块中,属于消费概念的板块就有4个。
展望未来,消费股低迷可能很难短期终结。一方面,相对于钢铁、银行等周期股,目前几乎还没有消费子行业的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区域,这意味着基本面对股价的刺激作用还很难明显体现;另一方面,在当前资金紧张的市场背景下,整体市场估值收缩的过程仍未结束,相对于周期股,消费股显然会面临更大的系统性风险。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