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以来,A股市场踏上了持续回调之路,沪综指不断刷新着年内调整新低。在此期间,一季度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同比降幅居前的100只股票4月19日以来平均下挫17.24%,明显跑输同期下跌14.26%的大盘,显示货币紧缩效应正在持续发酵。
“钱紧”公司股价平均下挫17.24%
进入2011年以来,随着调控政策逐步深入,经过加息以及6次提准之后,许多上市公司面临着“钱紧”的尴尬。从今年一季报数据来看,1239家公司一季度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同比出现下滑,占公司总数的半数以上。部分经营处于困境的ST公司更是雪上加霜,例如,*ST盛工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0亿元。
那么经营性现金流紧张的股票,在股市持续下跌期间表现如何呢?为体现数据可比性,剔除4月份以后首发上市的新股以及ST股,一季度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同比降幅居前的100只股票4月19日以来平均跌幅高达17.24%。统计显示,同期上证指数从3057.33点跌落至2621.25点,跌幅为14.26%。与之相比,以上100只“钱紧”股票的表现,整体跑输大盘约3个百分点。
从个股来看,以上100只“钱紧”的股票中,4月19日以来有94只股票出现下跌,跌幅超过14.26%的股票多达67只,显示多数“钱紧”股票表现较差。
就以上100只“钱紧”的股票来看,创业板中的国民技术是大盘调整中表现最差的股票,期间跌幅达到39.59%。一季报显示,国民技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4220.53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862%。同时,房地产行业的万通地产则是现金流最为紧张的公司,由于针对房地产领域的调控政策不断收紧,限贷、限购和证监会限制融资等政策均加剧了上市公司的资金紧张程度,今年一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64亿元,而去年同期的数据为136.58万元。二者相比,可谓是天壤之别。受此影响,万通地产4月19日以来累计跌幅高达21.35%,远高于同期大盘回调幅度。
市场人士指出,在近期市场下跌过程中,A股整体估值已经大幅下降,“估值底”或逐渐临近,在此局面下,“业绩底”成为市场关注的另一重要目标。虽然目前部分股票估值相对较低,不过由于缺少资金支持,未来经营活动有可能出现滑坡,因此一些“钱紧”股票成为当前投资者重要的杀跌标的。
业绩下滑或使价值重估
从基本面来看,高通胀带来的原材料成本增加、人工薪酬上涨等影响日渐明显,上市公司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随着货币紧缩政策延续,经营性现金流紧张的公司的业绩不确定性将逐渐加大。
在一季度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同比降幅居前的100只股票中,43只股票披露了今年中期业绩预告,其中20只股票预计同比增幅小于30%,9只预计同比大幅增长,5只预盈,5只预减,3只预亏,另有1只股票业绩不确定。
从这些业绩预计情况来看,虽然预喜股依然占据多数,不过能够实现业绩同比大幅增长的股票却很少,显然缺少运营资金,让这些股票丧失了中报业绩大幅提升的动力。其中,中报预亏的同洲电子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同洲电子一季度净利润亏损2412.55万元,预计中期亏损4500-5500万元,主要原因是因银行贷款利率提高,公司贷款利息大幅增加,以及市场竞争激烈、人力成本增加。6月2日同洲电子曾公告,归还暂时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募集资金1.5亿元。但迫于资金紧张的压力,仅相隔数日后,6月11日公司再度决定将1.5亿元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