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内阁官员四方敬之接受记者采访。本报记者窦丰昌摄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的特别代表接受本报专访——
一场罕见的9.0级地震也给日本经济带来“强震”。日本经济会不会从此一蹶不振?日本政府又是怎样看待这场灾难?面对国内强烈的反核浪潮,能源紧缺的日本又将怎样度过严峻的能源危机?
日前,日本首相官邸国际广报室长四方敬之作为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的特别代表,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这也是日本内阁官员首次就大地震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核危机下的日本能源战略等热点问题公开回应。
地震影响:
或撼世界经济体系中地位
记者:大地震对日本经济的冲击究竟有多大?
四方敬之:这次大地震的确是日本自二战以来所遭受的最大的灾害,但要是与几年前美国的次贷危机对金融领域的影响来看,还不到那个程度。
这次震灾对经济的影响有些特殊,不是说地震后我们的布匹、零件、工厂没法生产,而是生产出来的东西没法输送到需要它的地方。
好在日本的运输线在地震后一个月内就很快恢复了,如今企业生产已逐渐恢复正常。但光解决这个问题,日本政府就用了4万亿日元。现在,日本政府已启动灾后重建二期预算。
记者:地震会不会撼动日本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四方敬之:大震灾对日本的破坏是巨大的,对日本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会产生影响,对日本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位置,我们要重新认识。显然,这次地震对日本最大的影响是能源上的考验。之前日本的策略一直是煤炭石油和原子能两翼齐飞,两大支柱成为日本能源的支撑。但现在,我们只能找其他能源。以至于到了现在我们的国家政策一直在提倡节省能源,这成了国家能源政策的另一个支柱,足见我们的能源危机到了何等程度。
记者:大地震对日本有没有一些促进?
四方敬之:日本有句俗语:危和机是能互相转化的。
正如你所说,灾后重建所需大量资金,会极大刺激日本国内各方面的消费需求,包括来自全世界各地,包括中国的投资,这也会拉动日本经济的繁荣。所以我们预计,下半年开始,日本经济将有飞跃式发展。
事故反思:
核电监管机构设置有问题
记者:核泄漏事故让日本政府饱受批评,日本政府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四方敬之:我们对于这次核事故的反思是坦率的。原子能专家和从业人员对核电安全显然过于自信。
我们已经从5个方面吸取教训:一是恶性事故防止的对策是否充分?二是对这次恶性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理是否适当?三是对于核泄漏引起的放射物的防灾处理方法是否恰当?四是我们的核电站建造是否足够坚固?五是我们对核电安全的考虑是否彻底化?
记者:外界认为,日本经济产业省下属的能源厅是鼓励核能发展的,而同样是经济产业省下属的原子能保安院却是监管核能的,这两个部门存在一定矛盾。由于决策上的分歧,导致福岛核电站几个机组迟迟不能注水冷却。是否存在这样的问题?
四方敬之:是有这样的问题。经济产业省已向国会打了一个报告,建议将原子能安全保安院独立出来。
实际上,目前内阁已有一个部门,叫做原子能安全委员会。如果原子能安全保安院今后独立出来,今后日本在对核电站的监管体制上将有一些新变化。
记者:这次的核事故跟政府的监管不力有没有关系?
四方敬之:在我们现有条件能做的范围之内,这次事故超出想象。当然,对于事故中各方的责任,我们也会追查。现在这些还没有结论,将来会给公众一个交代。
记者:作为教训,今后日本核电站在抗海啸方面是不是要大幅提高标准?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