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伦敦成为欧洲美元主要交易场所对其的正面影响将在中国香港重演。如果人民币能够取代美元地位,中国香港也将取代伦敦的全球金融中心地位。
人民币的国际化完全取决于人民币管制的放松。人民币经常项目的部分放松,催生了中国香港人民币市场的飞速发展,但我们发现,目前人民币资金流大部分是单向,即由境内向境外流出,一旦资金出境,其再次入境非常困难,从实质来讲,目前境内外人民币市场是相互割裂的。
人民币真正国际化的开启,必须以人民币资本项管制的放松为前提,目前人民银行允许中国香港部分机构参与境内银行间市场、小QFII政策的实施、后续人民币产品的发行正在逐渐构成境外人民币回流的渠道,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稳步推进。
回顾人民币国际化已经走过的路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阶段:
第一阶段:2004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允许中国香港居民每日携带不超过2万元人民币离境,境外(主要是香港)开始出现合法出境的,不指定用途的人民币,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正式开启。在本阶段,由于境外人民币存量较少,境外人民币产品仍以NDF等不受中国政府管制的场外产品为主,且规模和流动性都较小。
第二阶段:2010年下半年,中国人民银行推行在中国香港实施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中国香港人民币存量资金快速升高,境外人民币市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本阶段,随着境外人民币存量的飞速上升,以及境外机构被允许进入国内银行间市场,中国政府对于境外人民币市场的影响有所加强,境外人民币产品的需求也日益显现,境外人民币定价债券和结构性产品规模开始快速增长。
人民币的国际化之路对于香港市场来看,可谓意义深远。从宏观上来看,中国香港在境外人民币交易中的先发优势将确保其在今后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享有最大的收益,巩固其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从微观上来看,对于中国香港金融中介机构,人民币国际化的开展对其业务收入具有正面影响。以商业银行为例,其收益主要来源于人民币存、贷、汇等业务收入,以及人民币金融产品发行、融资、交易等中间业务收入。
与此同时,从短期来看,对于上述收益贡献不能过于乐观,原因在于规模有限。因此,在相关概念个股的投资过程中,给予过高的估值具有较大的风险。
(作者系华安香港精选、华安大中华升级基金经理)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