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
  • |
  • 相册
  • |
  • 博客
  • |
  • 爽吧
  • |
  • 点评

教育的其他话题……

返回教育……


我收藏的爽吧……


如何构建和谐的研究生与导师关系(图)

1 如何构建和谐的研究生与导师关系(图)
DRYADDRYAD2011-06-23 01:39:19 发表


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研究生主题班会活动现场。田静/摄
本期主题背景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高校逐步建立起研究生导师“资助制”,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扼制导师“滥招”或“招而不管”的风气。但导师交培养费后,则有可能尽量减少招生,或为了挽回“损失”,拼命给学生增加任务,使师生关系变为事实上的“雇佣关系”。改革的本意是为了调动导师的积极性,以进一步理顺师生关系,但如果不加强制度建设,也可能出现违背改革初衷的现象。那么,当下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现状到底如何,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研究生讨论班的学生以“如何构建和谐的研究生与导师关系”为主题召开班会。
时间:6月17日晚
地点: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419室
主持:先进材料实验室党总支副书记刘顺厚
参加人:先进材料实验室2009、2010级部分研究生
刘顺厚
大家晚上好。师生关系问题是研究生培养中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近年来,研究生和导师之间关系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日渐凸显,一些研究生和导师间发生矛盾的极端案例和由此引发的导师指导不力、师生关系雇佣化等方面的指责与讨论经常见诸报端。如某校博导“虐待”研究生事件、某校研究生因遭受导师辱骂而跳楼身亡事件、某校9名博士生集体要求“炒”导师事件等等。这些事件虽然都是偶发的个案,但已经充分表明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今天我们举行主题座谈会,希望大家围绕“如何构建和谐的研究生与导师关系”这一主题,就当前高校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现状,我们有哪些好的工作经验,还有哪些存在的问题等,畅所欲言。
宋林
我的导师是一个很有魅力的人,我们课题组的学生与导师的关系大家有目共睹,是非常融洽的。导师的教育理念是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发展。导师在研究生进来之后,会先让其了解各个研究方向的情况,发现他们对哪个方向感兴趣,便会鼓励其去做,而不是代学生做主,指定课题;在研究经费、实验条件方面尽可能帮助同学。此外,导师相信学生,允许学生自己掌控时间。比如关于实习的事情,有些课题组是明令禁止的;但是我的导师会替学生着想,因为不少硕士生毕业后不会去做专职科研,只要安排好自己的学习、科研时间,导师是不会太干涉学生的。由于导师的人格魅力,我们与导师关系很好,也促进了我们课题内的同学关系,特别融洽。私下里我们也称唿导师为“老板”,但只是表达我们对导师的亲切关系,并不是代表雇佣关系。叫“老板”,感觉一下拉近了距离,带有一种尊敬和崇拜的感情。
韩玉杰
上面刘老师提到的案例,我认为,除了导师存在一些问题外,学生在主动沟通上也有一定问题。我觉得学生与导师沟通不够。比如一个问题,老师认为一个问题是这样子的,学生尽管不喜欢,但认为老师的意见不可改变,就默默承受,积累到一定阶段就爆发了。所以,这是一个沟通问题。即使老师没有时间,学生也应该主动去找老师,让老师知道自己是怎么想的,这样老师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状况。大多数时候,老师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所采取的方式或者手段可能让学生接受不了。这种情况,学生一定要去沟通,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免得走弯路。
赵鹏飞
回复该发言
2 回复:如何构建和谐的研究生与导师关系(图)
DRYADDRYAD2011-06-23 01:39:19 发表
我们虽然与导师经常交流,但当学习、科研、思想、生活上出现问题时,一般不会首先向导师求助,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是自己的师兄师姐,不愿意麻烦导师。这倒不是说不相信导师,因为我们平常和师兄师姐们接触很多,熟悉,而且学生和导师考虑问题的角度可能会有不同。
当然,在科研上遇到思路问题等大的方向问题,一定是会和导师谈的。
吴昊
我说一下我们课题组师生之间的交流吧,我的导师喜欢师生之间一周交流一次,或者是汇报工作结果,或者是工作计划。老师希望形成一种模式,即使没有结果,也可以过来谈谈计划,所以我们组交流得比较多,我觉得这种情况比较好。这种交流形成机制以后,会给自己一个约束,也是一个动力,这会督促自己的工作。
官国振
我觉得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教育管理关系,在整体上需要改善,应该加入一些人性化的约定,比如每周餐会、茶会,在餐桌上交流;该学的时候学,该玩的时候玩。
我们希望导师像对待自己的子女、弟弟妹妹一样对待学生。当然,对学生还要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公平、公正。
当下,导师对学生的培养是有偏颇的,更多关注的是研究生的科研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而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离不开导师指导和关心的。
在对导师的考评方面,建议把学生的评价和研究生培养质量作为重要参考因素。将导师开课、授课情况,指导研究生的论文发表情况(包括数量与质量),平时对研究生学习与生活的关心情况等,纳入导师年终绩效考核。还可以建立毕业生就业、成才跟踪制度,建立导师资格定期考核制度。
胥明
我的导师在学术上很严谨,对科研工作具有高度的热情和责任感;他对学生比较严格,但对自己的要求更严格。导师的勤奋绝不亚于任何一名研究生,他经常工作到深夜,早上五六点还在给大家发邮件,布置工作,这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激励。我的导师很关心学生,他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在学生的就业、出国推荐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
我认为,导师经常参加研究生自发组织的一些活动比较重要,这样可以加强师生之间学术以外的交流与沟通。
张捷
我的导师很注意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看问题。这一点很重要。师生之间就应该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师生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不愿意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导师与研究生如果能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就可以知道对方在想什么、想得到什么、不想失去什么。学生对老师的要求并不高,老师的嘘寒问暖和感谢,如一句“你辛苦了”,就会让学生感觉很温暖。
熊志强
我的导师是一位把学生和工作都放在心上的老师。记得有一次我问了导师一个问题,他没有及时解答,我心情很郁闷,但是到晚上八九点的时候,老师给我发了短信回答我的问题,让我心里很感动。一个导师能把学生的问题时刻挂在心上,充分体现了他的责任心,这也就建立起了牢固的师生情意。
郭耀武
沟通是架起师生关系的一座桥梁。通过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增强师生良好的感情,增强师生之间的互信度。我的导师非常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组会一周一次,对于组会上不发言的同学,要求一周单独找导师谈一次,并且提交自己的科研进展。但沟通比较多的是学习科研方面,我们希望其他方面的沟通再多一些。
蔡振波
在对研究生的培养指导中,导师的素质特别是创新素质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因素。我的导师在组会中经常就很多新问题进行讨论,甚至激烈的讨论,使大家进步很快。导师读的专业以外的书很多,他比较博学,在学生面前很有权威。他经常推荐我们看一些其他学科的书籍,经常分享他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理科生应该多读人文社科的书,尤其是辩证法。
回复该发言
3 回复:如何构建和谐的研究生与导师关系(图)
DRYADDRYAD2011-06-23 01:39:19 发表
他不只在科研上培养我们,也在工作习惯上影响我们。比如实验记录要写工整,他要求我们可以和他一起做好,不定时地检查我们的实验记录。
蔡方晶
我的导师工作十分勤恳,无论是上班时间还是周末、节假日,他大部分时间都倾注在科研工作上。记得有次去黄山,等火车的时候,我们去玩,他在原地看包,回来的时候发现他在看专业书。学生就感到非常羞愧。他虽然很忙,但不忘和学生交流。在和导师的交流方面,我比较欠缺。一开始跟导师交流不多,也不知道说什么,但是在他的引导下每次都说得比较深入,说得很多。导师对我们的埋怨会主动道歉,这让我们更加敬佩他。导师不仅关心我们的学习和科研工作,也关心我们的思想成长、生活以及未来发展等。对于是读博还是打算工作,我导师说:“如果有什么想法及早跟我讲,我会尽力帮你们安排。”
王书涛
我的导师刚从日本回国不久,治学比较严谨。我是他带的第一批研究生,他对科研要求比较高,但起初对学生参加学校和院系学生工作不是很了解。这主要是师生间缺乏沟通所导致的。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成才,后来经过我和导师沟通,灵活安排学生工作时间,再加上我努力科研,导师也就比较理解了。我的独立意识比较强,有些实验工作我可以独立完成,导师也很支持我们的自由发挥。我很感谢导师,我们课题组的关系挺好,大家都可以比较深入地分享各自的想法。
刘顺厚
刚才大家从自己的课题组出发,围绕“如何构建和谐的研究生与导师关系”这一主题谈了不少好的意见和建议,非常感谢大家。我还想说的是,作为学生,对导师一定要有敬畏感和认同感,他们也是经过自己多年的拼搏,才有今天的地位和成就,是很值得大家学习和尊重的。我们一定要虚心地向导师学习。我们要学会与导师相处,与同学相处,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尊重。即使不认同导师的说法、观念,我们一定要用善意、婉转的方式跟导师进行交流,一定要认清自己的身份。最后,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这样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导师对学生,的确是一对多,但学生对老师,还是一对一,学生还是要主动去请教老师,这就是对自己负责。
《科学时报》 (2011-06-21 B4 综合)
回复该发言
共有3帖子
图片链接:
插入图片  取消
视频链接:
插入视频  取消
音乐链接:
插入音乐  取消
内容: 图片视频音乐
  发帖赢积分  快捷键 Ctrl+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