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研究生主题班会活动现场。田静/摄
本期主题背景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高校逐步建立起研究生导师“资助制”,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扼制导师“滥招”或“招而不管”的风气。但导师交培养费后,则有可能尽量减少招生,或为了挽回“损失”,拼命给学生增加任务,使师生关系变为事实上的“雇佣关系”。改革的本意是为了调动导师的积极性,以进一步理顺师生关系,但如果不加强制度建设,也可能出现违背改革初衷的现象。那么,当下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现状到底如何,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研究生讨论班的学生以“如何构建和谐的研究生与导师关系”为主题召开班会。
时间:6月17日晚
地点: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419室
主持:先进材料实验室党总支副书记刘顺厚
参加人:先进材料实验室2009、2010级部分研究生
刘顺厚
大家晚上好。师生关系问题是研究生培养中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近年来,研究生和导师之间关系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日渐凸显,一些研究生和导师间发生矛盾的极端案例和由此引发的导师指导不力、师生关系雇佣化等方面的指责与讨论经常见诸报端。如某校博导“虐待”研究生事件、某校研究生因遭受导师辱骂而跳楼身亡事件、某校9名博士生集体要求“炒”导师事件等等。这些事件虽然都是偶发的个案,但已经充分表明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今天我们举行主题座谈会,希望大家围绕“如何构建和谐的研究生与导师关系”这一主题,就当前高校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现状,我们有哪些好的工作经验,还有哪些存在的问题等,畅所欲言。
宋林
我的导师是一个很有魅力的人,我们课题组的学生与导师的关系大家有目共睹,是非常融洽的。导师的教育理念是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发展。导师在研究生进来之后,会先让其了解各个研究方向的情况,发现他们对哪个方向感兴趣,便会鼓励其去做,而不是代学生做主,指定课题;在研究经费、实验条件方面尽可能帮助同学。此外,导师相信学生,允许学生自己掌控时间。比如关于实习的事情,有些课题组是明令禁止的;但是我的导师会替学生着想,因为不少硕士生毕业后不会去做专职科研,只要安排好自己的学习、科研时间,导师是不会太干涉学生的。由于导师的人格魅力,我们与导师关系很好,也促进了我们课题内的同学关系,特别融洽。私下里我们也称唿导师为“老板”,但只是表达我们对导师的亲切关系,并不是代表雇佣关系。叫“老板”,感觉一下拉近了距离,带有一种尊敬和崇拜的感情。
韩玉杰
上面刘老师提到的案例,我认为,除了导师存在一些问题外,学生在主动沟通上也有一定问题。我觉得学生与导师沟通不够。比如一个问题,老师认为一个问题是这样子的,学生尽管不喜欢,但认为老师的意见不可改变,就默默承受,积累到一定阶段就爆发了。所以,这是一个沟通问题。即使老师没有时间,学生也应该主动去找老师,让老师知道自己是怎么想的,这样老师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状况。大多数时候,老师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所采取的方式或者手段可能让学生接受不了。这种情况,学生一定要去沟通,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免得走弯路。
赵鹏飞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