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9月2日,一座藏书4000多本的地铁图书馆亮相南京地铁新街口站。市民和乘客可以凭身份证、南京公交卡、市民卡登记,免费借书。王新摄(资料图片)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在乘坐地铁、公交、火车、飞机时读书。他们手里的书,有了一个新的称唿——“途书”。
前不久,经过40余位专家的遴选和网友投票,“2011首届途书盛典暨2010十大途书颁奖典礼”,发布了中国首个“途书排行榜”。其中,《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小时代2.0虚铜时代》、《山楂树之恋》、《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等入选“十大途书”。借由这个榜单,“途书”概念自去年首次提出后,如今变得越发清晰。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网易新闻中心,对2217人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71.7%的人表示会在乘坐地铁、公交车、飞机等交通工具时经常或有时看书,“旅途”成为仅次于“家中”的第二大看书环境。
公众阅读习惯正在经历一场变革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在快餐式阅读盛行的网络时代,公众阅读习惯正在经历一场变革。人们在书桌前静读的时间变少了,移动中的阅读变多了。无论是在短途运行的公交车、地铁上,还是在长途运行的火车、飞机上,随处可见埋头阅读的身影。一些茶馆、咖啡馆和酒店也成了人们新开辟的阅读空间。
普通人通常在什么环境下读书?本次调查显示,56.4%的人表示会在旅途中看书;32.9%的人会在上下班或上学放学路上看书。此外,68.5%的人会在家中看书;40.6%的人在工作单位看书;38.6%的人选择在图书馆看书。只有1.2%的人表示压根儿不看书。
有多少人习惯出行途中看书呢?调查发现,71.7%的人会在乘坐地铁、公交车、飞机等交通工具时看书,其中,31.2%的人表示经常这样做,40.5%的人有时这样做。此外,有20.9%的人表示很少在旅途中读书,7.5%的人表示旅途中没有读书。
“十大途书”专家评委之一、音乐人小柯说:“我每次上路之前,都会挑一两本企图看而没看的书。途书是人在旅途的好伴侣。旅途中,除了风景,你还能领略到精神的风景。”
在学者止庵看来,不论是公交车、地铁,还是火车、飞机,我们都可以挑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把读书和旅行结合起来,赋予旅行更深的意义。
“途书”的出现和风行,让“移动阅读”现象迅速增加并成为新的生活方式。
调查中,38.2%的人感觉路上看书的人非常多或比较多,35.2%的人感觉“一般”,感觉比较少或很少的人只占26.6%。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在路上看书?调查显示,68.0%的人认为原因是电子阅读的普及;67.1%的人认为是生活动态化,花在旅途上的时间更长了;48.1%的人认为是人们生活越发繁忙,只有在路上才有时间看书;45.3%的人表示是快餐文学流行,适合路上阅读。
接下来的3个小时,烦躁的等待居然不那么折磨人了
面对旅途闲暇,你觉得机场书架上哪本书值得买来打发时光?想从纷繁事务中暂时解脱出来,什么样的书适合你的心境呢?
“简单来说,‘途书’就是在内容上更适合旅行阅读,在形态上更贴近信息产业新特点,从而形成消费的书籍。它代表一种体验式文化。这个定位决定了优秀的‘途书’既叫好又叫座。”对于2010中国十大“途书”榜单的出炉,组委会秘书长、蓝色方略总裁罗坚表示。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