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讯 1977年至2008年32年间的所谓“高考(微博)状元”,几乎没有一个成为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
近千万考生正盯着即将公布的高考分数,还有一些人则盯着所谓的“高考状元”。虽然一些地方已经采取措施治理热炒“状元”,但这一顽疾却因去年清华北大招收“状元”数之争,再次高调复发。
清华北大争夺所谓的“高考状元”,说明这两所学校迷失了对学生判断的基本价值准则,较大程度偏向功利趋向;也说明在行政化的体制下,高校基本忽视学生成长发展的实际需求,而仅以与学生个性和成长需求关系不大的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更显示出专业的教育评价被边缘化,“见分不见人”现象普遍存在。
“状元”热潮不断的原因,在于背后的利益链依然存在并发生作用。一个学生的考试分数不只与这个学生相关,还是显示和评价其任课教师业绩的依据,是一个班级的荣誉,是一所学校的荣誉,是当地地方政府领导人的政绩。他们又想用这些业绩、荣誉、政绩为诱饵,获取更多的名利,还有一些商家想从中揩点小利,一些人为了宣传自己而出资奖励,他们都可从中获得一定的益处。
这条利益链的龙头,在清华、北大这样众多人都想挤进来的高校,它们在其中获得更多生源选择的空间和吸纳更多社会与行政资源的空间,他们想扮演的这个角色,正好成为这条利益链上人们的众望所归;他们若清醒意识到全局而不扮演这个角色,则会“树倒猢狲散”。与之相衔接的是各地众多的所谓重点和示范高中,他们也以此作为抬高自己身价、吸纳更多方面资源的手段。与学校形成镜像的是社会的权力差序格局,它是设置和维系重点学校的社会基础。
炒作所谓的高考状元,从根本上是强化社会等级意识,期望做“人上人”而不愿作“人中人”,扩大学生、学校、地区之间的不平等差距。在这个过程中,得益的是上面提到的利益链上的少数人、少数学校,损失的是不在这条利益链上的多数人和多数学校,而且混乱了整个教育的基本价值准则。即便是利益链上人,也存在“占小便宜吃大亏”的现象,被炒的所谓“状元”,可能在短期获得一些好处,但由于失去自主性、强化了被动性、迷失适合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方向,他们多数在人生与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中,往往是这一过程的受害者,而非真正的受益者。
上述判断的依据是,1977年至2008年32年间的所谓“高考状元”,几乎没有一个成为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关键就在于他们在热捧、过度宣扬和褒奖中迷失了自我,不能自明,进入了一条世俗社会为他们设计的“被”通道。
被别人炒作的所谓“状元”,倒是应该首先清醒地知道所谓的“状元”是怎么回事。一方面,在每年近千万的考生中,在每个省数十万的考生中,分数在同一个水平上的人很多,某一个人多一两分,有较大的偶然性;另一方面,由于现有高中学校的条件差异较大,教师之间的差异也较大,这种差异如果从小学到高中连续累积起来计算,足以引起数十乃至数百分的差距。也就是说,分数考得最高的人,往往是在条件较好的高中学校里跟老师跟得最紧的学生,却未必是智力、自主性、兴趣最优的学生。分数只能是一次表现的显示,而智力、自主性和兴趣,却是一个人终身发展持续发生作用的因素。所以,各方面都要理性看待分数,尤其是对学生和家长来说,最重要的是真正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潜能、志向和发展方向。
回复该发言
储朝晖:“高考状元”的利益链条
2 回复:储朝晖:“高考状元”的利益链条
xiez20092011-06-23 15:43:51 发表
彻底解决高考“状元”炒作问题,一方面要消除评价和高考招生录取单以分数为据的体制基础,建立多元评价录取的体制;另一方面要解决思想理念上的问题,每个人要成为最好的自己,找到最适合自己成长发展的学校,不要跟着感觉走去挤某一两所学校;再就是,从长远看,要消除不平等的社会基础,使纵向权力结构的社会变得更加扁平,大家在立足点上平等,是不是“状元”意义就不太大了。
如果从技术层面解决问题,首先要斩“龙头”,北大、清华的招生录取不仅不能公开自己招了多少所谓的“状元”,而且要切实转变观念,变革录取理念和机制,以招到最适合本校服务的学生为准则;建立专业教师参与的录取学生机制,而不仅仅是外行的行政事务人员操作录取过程,从而招到适合本校、且学校确实能对学生成长发展负责的学生。同时,各地可采取考分仅通知学生本人的方式,杜绝排名次,世界上多数考试都采取这种方式,技术难度不大。
事实上,山东、广西、广东、辽宁等一些省近几年下发禁令,强调高考分数是考生的个人“隐私”,不得以任何形式统计、公布升学率,不得以升学率排名排队和奖惩,不宣传所谓“高考状元”。同时强调考生不向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考生报名信息、考试成绩以及录取信息,这些作法已经收到实际的效果。
然而,任何禁令都是有时效性的,都会存在张力,也难以完全彻底做到有禁不止。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既要“斩头”,即斩掉这条利益链的“头”,谁要当头或带头便要它付出它承受不了的代价,让大家都认识到所谓“状元”就是个幻影;又要“除根”,创建平等的社会机制,消除其存在的社会基础,变革高考招生的评价标准和录取方式,让高校和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真实的需求,都能走上适合自己的路。(作者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室主任)
2011高考系列策划 2011年高考进行时专题报道 2011年高考全国各地真题答案 2011年高考各地查分时间及网址 2011年高考各地志愿填报指南
2011高考系列策划
2011年高考进行时专题报道
2011年高考全国各地真题答案
2011年高考各地查分时间及网址
2011年高考各地志愿填报指南
回复该发言
如果从技术层面解决问题,首先要斩“龙头”,北大、清华的招生录取不仅不能公开自己招了多少所谓的“状元”,而且要切实转变观念,变革录取理念和机制,以招到最适合本校服务的学生为准则;建立专业教师参与的录取学生机制,而不仅仅是外行的行政事务人员操作录取过程,从而招到适合本校、且学校确实能对学生成长发展负责的学生。同时,各地可采取考分仅通知学生本人的方式,杜绝排名次,世界上多数考试都采取这种方式,技术难度不大。
事实上,山东、广西、广东、辽宁等一些省近几年下发禁令,强调高考分数是考生的个人“隐私”,不得以任何形式统计、公布升学率,不得以升学率排名排队和奖惩,不宣传所谓“高考状元”。同时强调考生不向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考生报名信息、考试成绩以及录取信息,这些作法已经收到实际的效果。
然而,任何禁令都是有时效性的,都会存在张力,也难以完全彻底做到有禁不止。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既要“斩头”,即斩掉这条利益链的“头”,谁要当头或带头便要它付出它承受不了的代价,让大家都认识到所谓“状元”就是个幻影;又要“除根”,创建平等的社会机制,消除其存在的社会基础,变革高考招生的评价标准和录取方式,让高校和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真实的需求,都能走上适合自己的路。(作者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室主任)
2011高考系列策划 2011年高考进行时专题报道 2011年高考全国各地真题答案 2011年高考各地查分时间及网址 2011年高考各地志愿填报指南
2011高考系列策划
2011年高考进行时专题报道
2011年高考全国各地真题答案
2011年高考各地查分时间及网址
2011年高考各地志愿填报指南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