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1日诞生的创业板指数,开盘点位为986点,去年年底在创业板最疯狂的时候曾一度攀升至1239点,但此后,中小盘股的“去泡沫化”使指数大幅下挫。截至昨日,创业板指数已经连续三个交易日报收在800点之下,最低曾下探786.33点,昨天收于791.51点。几千亿元市值蒸发后,创业板跌到位了吗?
今年市值蒸发2300亿元
创业板2009年10月诞生至今,经历了由宠儿变弃儿过山车般的待遇。今年开始的大跌,使投资者真的很受伤。
就市值来看,创业板指数最初发布时,创业板公司仅86家,总市值累计在3597亿元左右,而时过境迁,如今这86家公司的总市值只有2832亿元,“缩水”超过两成,市值蒸发765亿元。
而从今年年初来看,创业板指数正值1155点的高点时,创业板共153家公司的总市值为7365亿元,截至昨日收盘却仅剩下5064亿元,市值蒸发超过2300亿元。即使今年以来创业板又“扩容”了80只新股,总数增至233家公司,累计市值6999亿元,仍低于年初153只创业板个股的市值总和。
如此来看,创业板的公司数量今年以来虽然大有长进,但实际的市场规模却因连续下跌而出现大幅“缩水”,个股的市值均值从年初的48亿元降至30亿元。
估值水平仍难有吸引力
创业板今年以来的下跌,被认为是价值回归的过程,尤其在2010年年报和今年一季报业绩大面积变脸之后,上市时的谎言被一一揭穿,于是,“抛售”成了众多资金和机构投资者无奈的选择。而创业板公司的股东们也纷纷通过二级市场或大宗交易市场“套现走人”,更让市场失去信心。
不过,经过连续的下跌,创业板的估值似乎仍不算低。今年年初创业板的市盈率(整体法,以上年年报财务数据计算)高达87.3倍,至昨日市盈率已几乎腰斩至45.13倍,但整体而言仍处于高位。横向比较,上证综指的市盈率已从年初的21.46倍降至14.9倍,与创业板指数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中小板指数市盈率年初在50倍,昨日已降至28.65倍。创业板发行时的“三高”先天病引发的后遗症已显现出来。在“高增长”无法兑现,甚至业绩预期更糟糕的情况下,45.13倍的市盈率也很难有资金敢于“接盘”。
而且就国外市场的情况来看,美国道琼斯指数的市盈率目前在13.4倍,纳斯达克指数的市盈率在22.8倍,创业板指数45.13倍的市盈率是纳斯达克指数的一倍多,差距之大,似乎也预示着创业板估值仍有下调空间。
创业板中期业绩不乐观
据WIND资讯统计,截至目前,创业板只有18家公司预告了半年报业绩,其中11家公司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增长,且预增幅度多在50%以上。但同时,也有部分公司宣布继续亏损或业绩下滑,去年5月上市的劲胜股份今年上半年预降50%以上,公司给出了颇多理由:去年下半年和今年年初投资扩产,费用支出大增;上半年新老产品交替,研发费用增加;第二季主营收入放慢;上半年薪资支出占总成本比率由去年同期的15.97%提升至21%左右;原料价格同比增长20%。劲胜股份算是创业板公司的一个“缩影”。就目前而言,18家公司的样本数量相对200多家创业板公司还只是很小部分,要见公婆的“丑媳妇”往往是最后才会亮相。2010年年报和今年一季报不少神话型创业板公司的大变脸,令市场印象深刻,特别是一季报创业板公司整体增长垫底,使人很难奢望其半年报有什么大惊喜。有分析认为,尽管创业板公司“不缺钱”,但在第二季度国内经济环境普遍偏紧、市场需求不旺的情况下,创业板要在主营业务上有大幅增长,估计只是奢望。
机构仍在回避创业板
回复该发言
创业板中期业绩不乐观 机构回避创业板
2 回复:创业板中期业绩不乐观 机构回避创业板
xiez20092011-06-23 16:29:22 发表
创业板6月初虽然有过一轮小反弹,但市场对其的定性也只是超跌反弹。从券商等机构近期发布的策略报告来看,对创业板的态度仍是回避。就投资机会而言,多数券商还是跟着当前的市场热点。如银河证券认为,接下来行情重点把握两条主线,一是中报业绩预期较好、估值较低的行业与股票,如食品饮料、家电、水泥、石化等;二是投资产业链股票,比如水泥、建筑、工程机械、电力设备等投资受益板块;此外,可关注航母及高铁主题投资机会等。招商证券对近期A股的走势表示不乐观,认为热点可能主要集中在保障房受益股以及煤炭股等。
申银万国则在最新发布的下半年投资策略中认为,三季度,周期品中首选先导性行业如房地产、乘用车、电子元器件,具有供应瓶颈的水泥、煤炭;传统消费类中青睐具有品牌和提价能力的白酒、服装;金融服务中的银行和保险建议标配;新兴成长类和中小创业板业绩下调可能性大,缺乏系统性机会,但部分股票机会显现。
从多家机构的观点来看,创业板可能存在局部机会,但多数机会仍集中在估值优势明显、业绩增长稳定的个股中,与创业板“无缘”。
回复该发言
申银万国则在最新发布的下半年投资策略中认为,三季度,周期品中首选先导性行业如房地产、乘用车、电子元器件,具有供应瓶颈的水泥、煤炭;传统消费类中青睐具有品牌和提价能力的白酒、服装;金融服务中的银行和保险建议标配;新兴成长类和中小创业板业绩下调可能性大,缺乏系统性机会,但部分股票机会显现。
从多家机构的观点来看,创业板可能存在局部机会,但多数机会仍集中在估值优势明显、业绩增长稳定的个股中,与创业板“无缘”。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