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周报讯球员不是自己的,没有比赛场馆,没有训练基地,没有球员宿舍,甚至没有办公地点……辽宁盼盼集团转让辽宁盼盼男篮股权,转让的是什么?除了只亏不赚的经营权,唯有一个可以征战CBA联赛的空壳;可换个角度来讲,盼盼集团确实手握辽宁盼盼男篮70%股份,一个完整的辽宁盼盼男篮市值近亿,其70%股权怎么的也得几千万人民币吧!
说来说去,有点乱!而此“乱”字的根源,恰恰暴露出辽宁男篮产权、管理权的混乱——CBA16年来,广东、新疆、东莞、福建、陕西、广厦等俱乐部,都已基本完成职业化进程,由民营企业全权注资控股俱乐部,在球队建设上自主经营。然而,辽宁男篮却一直并未完成职业化改制。
辽宁省体育局以人才参股辽宁盼盼男篮,尽管只拥有30%股份,但却更似辽宁男篮的“大股东”,对球队管理、训练比赛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而拥有70%股权的盼盼集团,则好似“小股东”,只拥有经营权。简单来说:盼盼集团不过是一个“赞助商”罢了。
辽宁男篮这种“有趣”的运营模式,从盼盼集团需要同辽宁省体育局定期“续约”一事中即可看出端倪——如去年10月,双方续约成功,盼盼集团得以继续“赞助”辽宁男篮!试问:如果双方去年没有续约成功,省体育局抛弃盼盼集团并选择新的合作伙伴,那么自然也就没有了盼盼集团现在的转让股权一事。
就此,我们不妨问一句:如果盼盼集团在去年10月续约不成,那时他们又将获得多少资金补偿呢?一分没有,还是只有一点象征性的“安慰奖”呢?
如此不职业的辽宁男篮难免造成产权不清、责权不明、管理混乱的局面,并频发滋生合作双方间的大量矛盾。如近年来的“换帅”纠葛、“外援”风波……投身辽宁男篮达10年,盼盼集团倾注了大量的资金,以及比资金更珍贵的热情,但投入与产出反差太大,时至今日,盼盼集团“挺不住”了……
盼盼方面决意离开,谁接手呢?其实,不管谁接手这70%股权,它扮演的仍将是“赞助”角色。体制不改,病根难处,辽篮股权转让照例换汤不换药。针对时下这种局面,有人发问:体育局方面为何不借此时机放手那30%的股份,借此让辽宁男篮彻底地走上完全职业化的道路呢?
回复该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