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15世纪苏格兰牧羊人发明、后来在西方发展为大众运动的高尔夫球,进入中国多年即成为典型的富人运动。但谁也没想到,这样一项简单的运动项目,其球场建设却成为各方爱恨交加、角力多年的对象。
占地面积巨大、风景优美的高尔夫球场建设,对地产开发商和急于招商引资的地方政府来说极具诱惑力,但占用耕地、耗水量大的特点又使其罪名昭彰。
国务院下文禁建球场七年,黑户球场却曲线入市,暴增不已。确认既成事实,成了中央各部委最新的选择。

2011年5月26日,北京清河湾高尔夫俱乐部,几名客人在打球。不久前,这座以“乡村体育俱乐部”为名的高尔夫球场被海淀区国土局调查并处以一千七百多万元的罚款。 (CFP/图)
一周前,深圳一家高尔夫球场的总经理吴轩(化名)接待几个部委联合调查小组时,意外得知,如果调查结果没问题,将有可能拿到一纸“身份证”。这意味着,在2004年国务院下发禁令后七年间冒出来的400多座黑户球场,其中一部分将有可能一朝洗白。
相关文件是2011年4月11日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的11个部委联合签发的,主题其实是在全国开展高尔夫球场综合清理整治工作。不过在文件第三条中,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却多了这样一句话——“对违法违规行为已经完全纠正的高尔夫球场,为其重新办理相关手续。”
国务院办公厅2004年1月下发的《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从政策上把高尔夫球场关在了门外,使其成为跟别墅、赛马场一样的禁止用地项目。但事实上,禁令下达之后,新建的高尔夫球场反而越来越多。
中国究竟有多少高尔夫球场?唯一有官方背景的一个数字是595家,这是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张小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的。而媒体引用最多的,则是北京林业大学高尔夫教育与研究中心的调查结果——六百多座。2004年之前,他们调查的数字只有170座。这意味着有四百多座球场是在禁令之下长出来的。
5月份开始,这份“特急 发改社会(2011)741”号文陆续逐级下发到各个省、市,并开始自查工作。尽管禁令并未松绑,但这毕竟是7年来中央层面对既成事实的高尔夫球场的首度认可。
有9个在建和拟建高尔夫球场项目的浙江省舟山市就在情况汇报中写道,“这是对当前高尔夫球场违法违规建设的一次严肃整顿,也是规范我市高尔夫球场今后建设发展的基础”。
当然,在上海交大海外教育学院高尔夫管理分院院长吴名看来,这次算是开了一条缝,但还远远不够。“与其把这扇关着的门开一条缝,但门上已经千疮百孔;远不如彻底打开门,建立一套标准的审批监管体系。”
不过,从业十余年的吴轩没有这么乐观,“即便这一次能顺利发一批身份证,下一步的放开,也很难预期。”
6月18日,南方周末记者拨通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的电话,相关领导对这份文件未置一词,只是强调说,情况有了基本了解,下一步怎么办,正在研究中。
“你有高尔夫,我就来投资”
在不少地方政府看来,高尔夫球场正是招商引资的一张名片。
禁令松动的信号,其实在2009年就已出现。一贯加诸高尔夫球场身上的“限制、禁止、严禁”等词在2009年12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变成了“规范发展”。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