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
  • |
  • 相册
  • |
  • 博客
  • |
  • 爽吧
  • |
  • 点评

大众的其他话题……

返回大众……


我收藏的爽吧……


涂企需要发展自己的品牌 与“仿名牌”说拜拜

1 涂企需要发展自己的品牌 与“仿名牌”说拜拜
天苍月2011-06-25 01:40:46 发表



仿名牌涂料 一家无执照的建材涂料加工厂被端
根据群众举报,6月10日中午,海口金盘工商所执法人员查处一家“黑”加工厂,该厂涉嫌冒用多个商标厂名生产砂浆和腻子粉等建筑用品。
据这位热心市民投诉称,位于海口苍东村一排仓库旁这家腻子粉等涂料加工厂,是一家无执照的加工点,而且曾经被工商处罚责令停止生产过,如今又继续营业了。6月10日中午,海口金盘工商所执法人员来到这家加工厂内看到,里面设备极其简陋,仅有2台风扇、1台搅拌机,100多平方米的厂房内堆着已包装好的六个不同省份的腻子粉和砂浆王,还有大量的包装印制好的商标、厂名厂址的袋子,室内没有悬挂任何执照。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在一台搅拌料机器旁堆放着几十包没有任何商标、厂名、厂址的腻子粉和砂浆,有几包已经拆开倒入搅拌机内。在另一侧堆放着包装袋为“外墙防水腻子王”和“超细多乐士腻子粉”等品牌,还有多个印有该品牌崭新的包装袋。
该加工厂的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他们厂没有相关执照,已经被工商部门多次罚款,这两天已经停止生产,老板外出不在厂房无法联系。执法人员要求现场的工作人员,请该厂负责人前来接受调查时,却遭到拒绝。过一会儿,趁执法人员在门外联系该仓库相关负责人之际,这些工作人员赶紧逃离现场。
在现场,工商执法人员清点已加工包装好的腻子粉、砂浆王等产品后,还在仓库内发现大量成捆的印有6个厂家品牌的包装袋。
针对此事,金盘工商所的林所长表示,为进一步调查这些腻子粉在市场流通等具体情况,他们将会通过其他途径找到该厂负责人进一步调查处理。
警方跟踪调查:1个涂料造假点14个名牌都能造
据相关报道了解,日前警方经过跟踪侦查,在辖区捣毁一个制售假冒国内知名品牌装饰材料的窝点,缴获各种假冒乳胶漆、腻子粉1800多桶,3名嫌疑人被刑事拘留。
建材行业近年来是假冒伪劣产品较多的行业,河西派出所民警会同分局经侦大队对辖区的长沙路建材市场摸底排查。19日,便衣民警在市场内走访时,恰巧遇到一名返回市场要求退货的市民。原来这名市民购买了一个知名品牌的二代腻子粉回家装修,但腻子粉上墙后杂质很多,怀疑是假货要求退款。民警以此为突破口,对这家店铺实施蹲守。
第二天上午,在此守候的民警发现一辆小货车前来送货,车上装有各种品牌的涂料和腻子粉。为能找到上线的加工窝点,民警决定对货车实施跟踪。卸完货的车辆横穿黑龙江路,驶进市北区杨家群村,三转两转进入村中一个建有3米多高围墙的大院。
民警在墙外守候多时,再没见到车辆外出,但民警在院门通往大路的地面发现很多撒落的白色粉末,怀疑院内可能就是加工窝点。为确定自己的判断,民警决定假装包工头进货,进入大院侦查。怕引起嫌疑人警觉,民警故意将一些乳胶漆和腻子粉撒在衣服和头发上。
开门的一名男青年见民警“专业”的装束,径直将其带进院内二层楼下的“车间”。男青年坦率地告诉民警,他们这里能生产全国14种知名品牌的乳胶漆和腻子粉,而且出厂价不到正品的一半。经过先后3次近距离接触,警方确认大院的二层楼就是造假窝点,决定实施抓捕。
22日下午4时,抓捕民警和质监人员控制了大院,在现场库房起获大量不同品牌的空包装,另外还有1800多桶已经包装好的假货。据厂主郑某交代,他和单县老家的堂兄弟3人于2007年来青,开了一个涂料厂,但自己生产的涂料销路很差。
回复该发言
2 回复:涂企需要发展自己的品牌 与“仿名牌”说拜拜
天苍月2011-06-25 01:40:46 发表
“名牌涂料好卖还价格高,咱们不如造假来钱快。”3人随后开始仿制了全国14种知名品牌的包装桶、包装袋,批发了滑石粉、大白粉等原料自己加工。郑某还在建材市场设立了一个经营店面,店里销售各种假冒名牌涂料,17元一包的名牌腻子粉,在他们这里买假货只需12元。3人还另外购买了一辆中型货车,向其他需要假冒涂料的店铺批发送货,形成产、运、销造假一条龙。警方将郑某等3名嫌疑人刑事拘留,并对售假分销网络做进一步侦查。
中国涂料品牌尚处弱势 专家解读“五大根源”
一直以来涂料行业的发展速度都非常的迅速:在短短十几年里,涂料厂家遍地开花,多达10000家,涂料品牌上万个,形成百花齐放,争芳斗妍的局面。这种规模,不仅在国外同行业中较为少见,在国内其它行业中也是绝无仅有的。而在过快发展的同时,由于涂料企业大多以销量为主导的营销方式,也给中国涂料行业带来了一些弊病。这种弊病使得中国涂料企业的品牌根基极为虚弱,长不大,活不久的涂料企业在市场日益竞争激烈的今天,比比皆是。纵观中国涂料行业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五大弊病:
一、盲目超生,抚养无力
或许是受了“人多力量大”这句话的影响,中国涂料企业普遍存在一个毛病——品牌超生严重。往往是一个牌子还没有打响,就借势再生几个,以为孩子多就赢利多。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涂料企业不分青红皂白,想生几个就生几个,等孩子生下来才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
由于事先没做好品牌规划,加之企业缺少管理品牌、正确引导的能力,直接造成品牌影响力弱、产品型号和性能近似、经营模式和广告活动雷同,形成了“个个孩子抢奶吃,个个孩子吃不饱”的局面。
这种不考虑品牌的承载能力,而仅仅基于生产、渠道方面的资源优化的做法,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也直接造成了品牌核心价值的严重缺失,为品牌发展留下隐患。现在,许多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了这一点,纷纷锐减品牌。以凌丰为代表,它由原先的19个品牌减少到现在的四大品牌,但又有多少涂料企业,还在品牌舍与不舍之间徘徊呢?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舍掉哪一个都会心疼啊。
二、好大喜全,定位模煳
品牌定位要有针对性,利用特定的品牌形象,才能吸引特定的目标群体。比如立邦,它在中国涂料行业中的定位就是乳胶漆,因此,只要提到乳胶漆,消费者马上会想到立邦。而我国许多涂料企业在品牌定位上舍不得牺牲,总是漫天撒网,认为将目标市场定得越庞大,成功的把握也就越大。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不清楚目标市场、顾客的所思所想,缺乏市场比较和分析,直接导致了涂料品牌难以形成和发挥应有的竞争力。
在这方面,中国的涂料企业值得一提的仍然是华润。华润有三个品牌,一个是华润漆,一个爱的,还有一个世纪明珠。华润漆的特点是经济实惠型,爱的漆的特点是时尚亮丽型,世纪明珠漆的特点是经久耐用型,分别是是针对市场“高、中、低”三个消费终端而研发的,每个产品都有一个清楚的定位。另外秀珀漆这几年发展的也不错,与它品牌定位清晰有很大的关系,它能避开与立邦、华润等涂料争风吃醋的思路,独辟蹊径地致力于发展地坪漆,它的勇气给它带来了好运。
三、空洞乏味,缺少文化
品牌文化是指品牌在目标消费者心目中的印象,是一种超越了商品本身却更能令商品区别于其竞争品的赋予,可以成为消费者完成购买行为的一个强有力的支撑点,无形之中左右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而纵观目前中国的涂料企业,还停留在倾力于品牌知名度的层面,而忽略品牌形象塑造中不可或缺的社会公益事业和公关活动的参与,使得品牌在大众传播中无法引人注目。
回复该发言
3 回复:涂企需要发展自己的品牌 与“仿名牌”说拜拜
天苍月2011-06-25 01:40:46 发表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涂料油漆品牌多达1万余种,作为“外行”的消费者在挑选使用时,往往显得十分盲目。在这当中,香港紫荆花漆的“漆艺坊”所营造出的浓郁文化氛围,可以说是涂料行业文化营销的典范。它通过“漆艺坊”这种形式,来引导消费者,这样它的产品陈列就不只是一间简单的门店,也不是一间产品展示厅了,而是一种全新的销售服务模式。其中“漆”是产品,“艺”是服务,“坊”是紫荆花漆所引导的全新体验式市场概念。“漆艺坊”的出现,第一次为涂料品牌注入了“文化”内涵,将更进一步彰显行业的差异化竞争,让消费者不再盲目,让“外行”的传统消费变成“内行”。
四、概念炒作,短视自吹
中国的许多涂料企业,表面上看来似乎很有创新能力,不断创造概念与热点,什么喝漆秀、用漆炒菜、用漆养鱼等花样搞得不亦乐乎,实则都是愚蠢之举。这些所谓的概念无非就是引导消费者,说明自己的涂料环保。但涂料毕竟是装修用品,不是让消费者当成日常用品来用的,这与喝、炒、养三种概念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因此并没有传达出品牌的核心价值,弄不好,反而会弄巧成拙。
即使退一万步讲,这样的概念炒作可能在短期内创造较好的销售业绩乃至销售奇迹,但对品牌的建设而言却有百害而无一利,这些都是有前车之鉴的。还记得当年的三株口服液、中华鳖、孔府家酒等品牌,它们靠一个广告吹红了中国,着实火了一把,但最后全部都是黯然落马。现在随着市场的成熟,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也越来越理智了,因此,仅仅靠着广告铺天盖地的轰炸,仅仅靠着一两个莫名奇妙的花招,就想来煳弄消费者,即使你的广告吆喝的声音最大,播放次数最多,消费者照样不买你的帐。
五、模仿严重,缺乏创新
模仿是人的本能,人类之所以模仿,才发展到今天。所有的创新,也皆是建立在模仿的基础之上。但模仿只能说是一种学习的方式,一味的模仿别人,而忽视了企业自身的内涵,企业很难做强做大。其实许多涂料企业在发展之初,是完全可以抛开模仿这个怪圈的,可是短期的利益蒙蔽了一些涂料企业的眼睛,他们觉得既然模仿能够取得效益,何必又多此一举去自闯出路呢?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涂料企业从品牌的命名,到研发技术,再到产品的性能和销售的模式,都开始模仿别人。似乎只有这样,才可以让企业不会在短时间内就被市场淘汰。
这五大弊病,已经直接侵入到涂料企业的体内,制约着中国涂料企业的发展。而病的根源并非是外在的因素,实则是由涂料企业自身所造成的。因此,解铃还得系铃人,涂料行业的这五大弊病只有涂料企业自身才能医好,只有医好了自己的病,涂料企业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搏得自己在涂料行业中的一席之地。
涂料行业傍名牌严重 市场变革或拉大品牌门槛
名牌就像一个商店的名字,名牌产品、名牌商标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因此,一些不法商家便打起了“名牌”的主意,“山寨名牌”也就成了各行各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山寨名牌”这种现象最开始是在服装行业中泛滥,而现在也蔓延至了家居行业。
对“山寨名牌”现象多数企业感到无奈,法律上这些企业没有违规,但实际影响上却是混淆视听,影响恶劣。随着金融风暴的洗礼,市场也在大浪淘沙,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市场调整行业格局必将发生变化,品牌建设也将不断完善。“山寨名牌”现象在卫浴、涂料、热水器、家电等行业更是屡见不鲜,立邦漆、飞利浦、欧典陶瓷等都曾遭遇过“山寨版”。
小品牌急功近利 傍名牌严重
回复该发言
4 回复:涂企需要发展自己的品牌 与“仿名牌”说拜拜
天苍月2011-06-25 01:40:46 发表
不过,“山寨名牌”的生存有自己特定的环境和选择对象。企业的名气越大,越容易被小品牌“盯上”。业内人士分析,理由很简单,小品牌在成立之初无名也无钱,花最少的钱营造最强大的市场效应成为它们寻求突破的目标。傍上宣传力度较大,知名度高的企业无疑是一个捷径。从生存环境来说,“山寨名牌”出现身影较多的是二三级城市或大城市的中低端卖场。显然,它们瞄准的都是求低价、购买经验不足、信息流通不充分的消费群。
“一手傍名牌,一手傍大款”是小企业发展前期最长使用的手段,“傍大款”请代言是借人的名气,“傍名牌”则是借知名企业的名气。而多数小企业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态,把傍名牌和傍大款当做了“万能法宝”促使抄袭现象频繁出现。市场上有一些企业借此方法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傍名牌搞山寨”是对自身品牌不负责任的做法。
市场变革或将拉大品牌门槛
有人说现在是“山寨时代”,“山寨名牌”既不违法又比名牌便宜,能够冲击到大品牌肯定有它的优势。相反,也有人对大品牌提出了质疑,既然是名牌,知名度到了尽人皆知的程度,被“山寨”了自然也迷不了消费者的眼睛。这种问题的背后显现的是这个行业品牌集中度不高的问题。打击山寨费时费力,不如把精力花在提升自己品牌高度上。
市场是一把双刃剑,试想,当购买者被貌似的“名牌”所迷倒,之后却发现是一个假名牌,品牌形象势必大打折扣,对品牌的影响可想而知。更重要的是,当品牌发展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企业又将面临是否还要继续贴着洋牌的难题。当品牌真正发展成为公众认可品牌后,品牌丑陋的身世再度被揭开,给企业及品牌带来的都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当前的市场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行业进入洗牌期,市场格局面临变革,脱离了市场浮华的外衣,消费者变得更加理性,对品牌的关注度也迅速提高。企业只求短期赚钱的山寨名牌行为不利于品牌长远的发展。这也是业内人士的共识。
回复该发言
共有4帖子
图片链接:
插入图片  取消
视频链接:
插入视频  取消
音乐链接:
插入音乐  取消
内容: 图片视频音乐
  发帖赢积分  快捷键 Ctrl+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