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ind资讯

今年以来纽约轻质原油价格走势 CFP图片 合成/尹建
刚刚宣布暂时冷却量化宽松“印钞机”不到24小时,美国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了战略石油储备的“闸门”。
6月23日,国际能源署(IEA)宣布,该机构成员经济体将在未来30天内向市场投放6000万桶原油,以“保护世界经济脆弱的复苏势头”。其中,美国将释放的石油储备规模高达3000万桶,占IEA承诺数量的一半。23日,纽约油价甚至一度跌破每桶90美元关键价位,跌幅近5%。
分析人士认为,此举意味着在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拒绝增产要求、联邦政府财政未来开支规模严重受限的背景下,吃尽高油价“苦头”的美国终于决定亲自出手打压油价,以确保经济复苏的势头。
重手打压“油老虎”
根据IEA发布的声明,6000万桶战略储备石油将“均匀地”得到释放,即在未来30天内将平均每天向市场投放200万桶。除美国负责释放的3000万桶原油之外,欧洲和亚太成员经济体将分别释放1800万桶和1200万桶。
值得注意的是,IEA本次释放6000万桶战略石油储备的规模较大。西方媒体认为,美国应对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措施等级”已超过战争和天灾等“特殊时期”。
事实也正是如此,今年以来持续高位运行的国际油价对美国家庭和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生活和生产成本压力,加之日本地震的负效应从二季度开始全面显现,近期美国的各项经济数据不尽如人意。对于即将于明年迎来总统大选、当前支持率仅有三成的奥巴马政府来讲,打压“油老虎”,保证经济增长和创造更多工作岗位是“必需之举”。
当然,尽管打压高油价、刺激经济复苏是当前首要任务,山姆大叔也一直在寻求通过其他方式来达到目的。然而,一个又一个“如意算盘”的落空,让美国不得不“借道”IEA来实现刺激经济的目的。
从今年3月开始,美国不断向欧佩克施压,欲迫使其提前或至少在6月8日的定期产量会议上提升产量。然而,包括伊朗、伊拉克、委内瑞拉等经济体在内的欧佩克多数核心成员拒绝增产,并迫使欧佩克产量会议在增产问题上出人意料地“无果而终”。
美国一边不断向欧佩克发出增产要求,一边也在辅以其他手段打压国际油价。在国内,奥巴马先后通过打击原油市场投机者、建议终止大型能源企业税收减免政策,以及连续调升原油期货合约交易保证金的方式,“多管齐下”向原油市场施压;在国外,美国授意其在中东地区的盟友沙特独自实施增产。但沙特出产的重油在品质上无法与利比亚的轻质“甜油”相提并论,导致原油提炼技术并不顶尖的欧洲及亚洲经济体无法直接使用。而这导致的直接后果,便是国际油价整体承压程度并不足够大,国际油价难以实质性回落。
情急之下,美国甚至想出了“原油交换”的主意。据西方媒体披露,在本月8日的欧佩克产量会议之前,美国曾与沙特多次举行密谈,就以美国所储备高质原油换取沙特低质油的方案进行了紧密磋商。但这一提议相当于让盟友沙特为美国原油消费者进行高额补贴,自然遭到了沙特的断然拒绝。
旨在助力经济复苏
当然,美国寻求打压国际油价,根本目的在于刺激本国经济复苏进程重回正轨。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