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连续两个交易日放量上攻,上证指数累计上涨97点。在周一和周三市场成交量进入冰点后,本周五成交突然显著放大并一举收复2700点整数关口和30日均线。究竟只是修复性的反弹,还是确认中期底部后的反转?从投资的角度而言,是应该逢反弹减仓,还是确认趋势果断加仓呢?
政策预期转向是内在动因
市场放量上涨的驱动因素在于政策预期的变化。高层首次明确提出“物价总水平将稳步回落”的观点,或许表明当前物价调控已经基本达到了管理层的既定目标。管理层对“物价总水平将稳步回落”的判断,将决定从去年11月份开始的本轮调控已进入尾声。值得注意的是,进一步确认紧缩政策结束的时间窗口是7月中旬,而上半年经济数据出炉和管理层定调下半年经济工作前后是正式确认政策转向的时间窗口。在进一步确认政策转向之前,市场将维持结构性行情。受益政策转向信号的初步释放,制约前期市场下跌的关键矛盾得到了缓解,未来创出新低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中期底部已经基本可以确认。
叠加期进入尾声
当前,制约市场的关键因素再次发生微妙变化。自2010年11月份货币政策收紧以来,制约市场运行的核心矛盾经过了三次转换:通胀高企引发货币政策收紧 持续数月紧缩之后经济下滑,引发企业盈利预期下调 经济下滑的背景下政策继续紧缩,并形成经济周期与政策周期共同向下的叠加。5、6月份是经济减速与政策紧缩并存的叠加期,也是市场加速下行的寻底期。而在管理层认可物价调控效果之后,政策紧缩已经事实上进入尾声,制约市场的主要矛盾将得到较大缓解。
把脉结构性行情
下半年的政策重心可能将从“控通胀”逐步向“调结构”倾斜。经济结构调整是贯穿“十二五”的主线,物价上涨使得短期政策面以控制物价为重心,但短期因素不改变长期趋势,在物价涨幅到达“可以接受的水平”时,政策面回归“调结构”的主线是必然。在“调结构”的政策主基调下,货币政策并不是回归适度宽松,而只是从过紧回归中性。
我们并不认为未来市场能够走出趋势性的大行情,而只会演绎结构性行情。在对未来结构性行情的判断上,低估值的周期股和中等估值、业绩确定的消费股都会有较好表现。相较而言,中小板和创业板的盈利预期仍然过高,还需要经历中报业绩的考验和筛选分化,未来难以成为结构性行情的主线。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