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银行业业绩的增长将主要由:信贷增量稳定增长,NIM稳健反弹,中间业务增长和资产质量良好拨备稳步计提等共同决定,预计2011年银行增长约28%。在通胀周期下,银行的确定性略超预期的业绩和小盘股低于预期的业绩致大小盘风格转换,政策严厉程度将不超预期,有利于促进银行低估值修复。我们认为银行的中报期将迎来和一季报类似的一波业绩披露行情。维持银行业买入评级,推荐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农业银行和兴业银行。 融资担忧缓解,若国际板推出将有利于提升国内银行估值。
测算未来两年银行最低融资约500亿元,每年融资约250亿元,低于历年平均值。从历史分红和融资情况看,2005年以来银行分红大于市场融资额,而市场总融资额却远远大于分红。通过对中国上市银行主要指标比较发现,中国上市银行盈利能力和股息收益率高于其他国家,但估值远低于其他国家。同时,可以比较的例子是AH上市银行的A股股价相对H股股价折价6%-30%,所以如果国际板推出短期内可能因为分流资金拉低A股估值和银行估值,但中长期来看,必然促使银行估值向国际收敛,进而抬升估值。通胀周期促风格转换,银行股有望估值修复
通过对比历史,通胀周期引致盈利周期变化,相应大小盘估值差异变化,在温和通胀时期,小盘股估值相对大盘股估值有溢价,而在通胀过高或者过低时期,大盘股估值相对小盘股估值有溢价。每次货币增速高峰之后皆有一轮通胀,通胀高点滞后货币高点约6个月至12个月,今年通胀将高位盘旋,主要受翘尾因素影响,全年维持高位,较高通胀引致周期性的大小盘估值切换提升银行相对估值。今年以来,银行相对收益明显。我们认为,银行中报业绩依然稳定,中小板业绩低于市场预期概率较大,银行股将迎来和一季报一样的估值修复行情。中间业务增长快,主业量价交替,盈利增长稳健
银行中间业务受益于理财市场发展、银行卡快速发行、咨询承销业务和国内经济增长而快速增长;实际贷款利率不高,实体经营稳健,且银行信贷结构调整利于降低风险,资产质量风险较低。比较国内外金融杠杆率,我国杠杆率处于最低位臵,金融风险爆发的可能性低;信贷逆周期和息差顺周期,量价交替,银行盈利较为平稳。今年息差稳步上行,信贷量稳健增长,我们预计今年银行业绩为28%。政策是影响银行股走势的关键
监管政策传言逐步实现,严厉程度略低于预期,据了解,国务院已批复银监会关于四大监管工具的监管指引,比之前的方案有所缓和。未来数量收紧的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不会太大:从国际的经验来看,中国的存准率居于国际较高水平;随着升值预期缓和,外汇占款增加量较之前减少;6月后的央票到期量不足3000亿元,且逐月减少;M1和M2已经达到较低水平,如果继续上调存准率,可能出现货币超调现象,届时可能出现流动性紧张局面,伤害实体经济。未来存在加息可能,如果不是极端的加存款利率不加贷款利率,对银行盈利影响偏正面。预计如果经济回落,通胀高点往下,存在政策放松的可能。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