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6月25日电(记者章苒、段菁菁)西湖申遗成功,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增至41个,位列世界第三,令人兴奋。但是,一片欢唿中,人们的担忧挥之不去:一些地方的申遗往往被念成了一本“生意经”,最后成了旅游业的添加剂、房地产的膨大剂和地方经济的兴奋剂。
在巴黎第三十五届世界遗产大会现场,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坦言,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过度商业化、大量不和谐的建筑出现在缓冲区,是中国许多世界遗产地的通病。不扭转开发在先、保护在后的错误思想,中国的申遗道路将越走越艰难。
重商业轻文物,先开发后保护,甚至一边申遗一边仍在破坏,我国有太多的前车之鉴。远的不说,西湖申遗长跑十多年,审查历经艰难,原因就在于西湖很多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遗存在一波又一波的经济发展中破坏殆尽,提交给世遗评委会的时候,西湖其实已经被城市化包围侵蚀得相当严重。就在一个多月前,位于西湖风景名胜区内的一处豪宅还因为被怀疑是南宋皇城遗城而停工。
申遗成功之后,有的世界遗产地也仍然抑制不住把申遗当成生意来经营的冲动。平遥古城、丽江古城在申遗成功后,旅游收入呈现了几何级增加,但是游客的蜂拥而至带来了新的保护难题。更有甚者,有的世界遗产地山崖上修了观光电梯;有的世界遗产地,电影摄制组进驻后遗弃无数生活垃圾。申遗的本意是为了更好保护历史文化遗存,但在这些地方却成了新一轮破坏的开始。
还有人预言,西湖申遗将直接导致杭州房价再次飙升,因为申遗很容易成为房地产的膨大剂。杭州曾经是中国的“地王之王”,西湖申遗成功之后,杭州土地更是从黄金级上升为钻石级,在更为巨大的卖地收益面前,如何坚持保护为先,开发为末,如何避免与西湖为伴的居民最后不得不因为房价高企而远离西湖,都是摆在遗产管理者面前的更大难题。
西湖的核心审美内涵就是“天人合一”。让“天人合一”的东方美真正成为公众的现实家园和精神家园,必须少一点经济发展的兴奋剂,多一点反思和检讨的镇定剂。无论对于“游人不舍杭州去,一半勾留为此湖”的西湖,还是对于我国现有的全部41处世界文化遗产,申遗与其说是一种成功,不如说是一种责任;与其说是一次发展机遇,不如当成一次检讨机会,检讨一下过去走了多少弯路,将来怎样保护得更好。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