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长江隧桥通车在即。这是9月26日拍摄的上海长江大桥。新华网记者张建松摄

9月26日,工人在上海长江大桥路面上施工。
新华网上海9月26日电题:蛟龙潜越长虹跨长江天堑变通途——世界最大隧桥结合工程上海长江隧桥诞生记
新华网记者陆文军
千年梦想,一日成真。在共和国成立60年之际,由全球最大隧道和第一公轨合建斜拉桥组成的世界最大隧桥结合工程——上海长江隧桥横空出世。目前,通车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被誉为“长江门户、东海瀛洲”的中国第三大岛崇明岛,自有人居住以来1000多年间,水路是唯一通向大陆的交通方式,看天行路一直制约着区域经济大发展。蛟龙潜越,长虹横跨,随着长江口、东海边这条越江“黄金通道”的建成,崇明、上海、苏北,乃至整个长三角经济圈的经济时速将被改写。
气势恢弘的世界最大隧桥工程
总长度达25.5公里、投资上百亿元的上海长江隧桥,由8.95公里的全球最大隧道和16.5公里的世界最大公轨合建斜拉桥组成,从上海浦东经隧道抵达长江口的长兴岛,再由大桥通至崇明岛,在万里长江上实现了“世纪穿越”。
记者26日获悉,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桥”的上海长江大桥经过严格动静荷载试验,各项指标良好,基本具备通车条件。而“万里长江第一隧”上海长江隧道也进入最后的内部设备调试阶段,南隧北桥两大世界级工程组成的崇明越江大通道已展现雄姿。
远眺长江,只见一座“人”字形桥塔壮观地横卧江上,流畅的桥面从主塔腰际穿过,形成一个优美的“S”形弯道。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独特理念,在这座科技亮点汇集的大桥的设计和创意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而上海长江隧道,更以建造直径达到创记录的15.43米,一举确立了我国在世界大型隧道施工领域的“冠军”地位。此前在国际上,荷兰“绿心”隧道、日本东京湾隧道、德国易北河隧道,建造直径都在14米左右。
隧道工程专家王振信说,上海长江隧道是隧道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隧道事业还有更广阔的前景,今后我国建造海峡隧道、超长距离隧道指日可待。
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主任黄融指出,长江隧桥工程形成的另一笔宝贵财富,在于其“大规模、高难度桥隧一体化、公轨两用集约化的设计”。由于长江口的航道、河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强风、潮汐影响频繁,复杂度极高,长江隧桥形成这一设计方案,经历了11年漫长而严谨的研究论证过程。
“长江隧桥工程汇集了自主创新成果,在高难度的隧桥结合工程技术中的重大突破,将对未来我国此类重大工程有珍贵的借鉴意义。”黄融说。
众多世界第一折射创新理念
2004年12月28日,上海长江隧桥工程正式启动之初,就面临着众多世界级工程难题。由于在全世界几乎没有同类工程经验可以借鉴,这座世界第一隧桥结合工程完全由我国自主设计和建设,得到了科技部863计划的大力支撑,自主创新、自力更生成为最重要关键词。
“长江隧道在世界地下工程界首屈一指,不仅盾构隧道直径世界第一,而且超大型盾构一次性掘进距离长达7.5公里,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上海城建隧道工程股份公司副总经理余暄平说。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