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台州市区的一家房产中介前。
郏 策(人民图片)
从4月1日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出台的《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实施。为什么要针对房地产经纪行业出台专门的《办法》,《办法》提出了哪些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房地产经纪行业又当如何进一步规范。带着上述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相关负责人。
1. 从业人员过百万 行业亟待法律规范
房地产经纪行业,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房产中介,已成为房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房地产经纪行业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房地产经纪机构逾5万家,从业人员超过100万人。房地产经纪机构在搞活二手房市场以及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令人忧心的是,房地产经纪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新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认为,当前的房地产经纪缺乏专门的法律规范。这位负责人说:“1994年出台的我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只有原则性规定,1996年出台的《城市房地产中介服务管理规定》也只对房地产经纪活动做了比较笼统的规定。”
另一方面,房地产经纪行为不规范。整体而言,中介行业的社会形象并不好。由于房地产经纪行业门槛低、人员流动性大、市场秩序不规范,一些经纪机构存在发布虚假信息、协助当事人签订阴阳合同、吃差价、挪用交易资金等不规范行为。同时,由于房地产经纪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衔接,法律依据不充分,导致对房地产经纪的监管也不到位。
为解决上述问题,从2002年起,原建设部启动了房地产经纪立法的前期研究工作,并起草了相关草案。2009年以来,部分热点城市的房价和房租上涨较快。其中,不乏经纪机构的推波助澜。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推动了《办法》的出台。
2. 法制监管针对性强 严禁挪用客户资金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社会上对房地产经纪机构行为不规范的反映比较多。对此,《办法》作了以下针对性的要求——
明确房地产经纪机构的信息公示和告知义务。《办法》从充分保障交易当事人的知情权、减少相关纠纷发生的角度考虑,规定房地产经纪机构应当在其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公示营业执照、备案证明、交易资金监管方式等内容。《办法》同时要求,房地产经纪机构在签订服务合同时,应当向委托人说明合同的相关内容,并告知委托人市场参考价格、房屋交易的一般程序及可能存在的风险、房屋交易涉及的税费等有关事项。
规范房地产经纪活动中的合同行为。《办法》要求房地产经纪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防范房地产经纪机构以合同欺诈的方式侵害交易当事人的利益。针对实践中一些房地产经纪机构存在的搭车消费、强制消费等损害当事人利益的行为,《办法》要求房地产经纪机构提供代办贷款、代办房地产登记等其他服务的,应当根据当事人自愿另行签订合同。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