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属于服务“三农”的农村金融机构,在资产规模与盈利能力迅速提升的背后,越来越背离决策者当初的制度设计初衷。从农村信用合作社到农村商业银行,再到农商银行,“农”字还在,却日益沦为“花瓶”,其背后是农商行由来已久的定位尴尬。
很少有人发现,一个充满戏剧性的现实是:部分农商行在房地产领域的贷款占比,丝毫不逊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以及城商行。
今年5月,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撰文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等方面的贷款“总量不算太大,但是风险系数高,问题叠加,要重点防范”。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获得的数据显示,国内规模靠前的两家大型农商行——上海农商行与广州农商行,其开发贷占全部贷款和垫款余额的比例分别为21.40%和24.44%。其中,正在高调筹备上市的广州农商行开发贷规模在2010年翻番,占该行对公贷款的比例接近1/3。
“有那么高么?”一位银行业资深分析师听闻后表示惊诧。根据南京证券提供的数据,去年末A股上市银行整体开发贷占比约为7.94%。
国内总资产最大的农商行北京农商行暂未披露2010年的最新情况,不过该行2009年年报显示,当年底其开发贷余额达230.55亿元,占比18.88%,甚至高于同城的北京银行。
相形之下,江苏南部地区几家规模相对较小的农商行,开发贷占比则仅为2%~4%,如江阴农商行不过2.46%,在整个银行业都处于较低水平。
同为地方银行,即便与开发贷占比偏高的几家城商行相比,上海农商行、广州农商行、北京农商行三家仍然不落下风。年报显示,截至2010年底,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天津银行和成都银行的开发贷占比分别为14.00%、15.60%、16.32%和20.67%。然而,大多数城商行该项贷款的比例都在10%以内,包括规模较大的南京银行、杭州银行和徽商银行等。
农商行开发贷占比过高,“很大程度上是公司业务起步较晚的结果”。某银行管理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作为后来者,农商行和邮储银行等存贷比压力较小,往往通过银团贷款的方式积极介入公司贷款。
“房贷收益普遍偏高,尤其是开发贷,还是充满诱惑的。”上述人士直言,“在楼市调控、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开发商给出的价格高很多。”
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王光宇曾指出,农信社改制为商业银行后,突破了客户范围的政策限制,面对城镇高端客户带来的收益,农商行信贷资金的分配与流向自然会受到影响。
某银行业研究员认为,就地方银行而言,贷款集中度与所处地区的经济环境紧密相关,如江浙地区的小银行,贷款就比较分散。
“未上市银行贷款集中度一般都比较高,在上市前会进行处理。”广发证券银行业分析师沐华告诉本报记者。
不仅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农业银行。截至去年末,农业银行开发贷余额为5436.25亿元,占公司贷款的比例为15%,占全部贷款及垫款总额的10.97%;其个人住房贷款在个人贷款中的比重高达63.3%。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