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届全球智库峰会25日-26日在北京举行,TCL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李东升26日在论坛上表示,我们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怎么变化,我们认为第二产业依然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支撑。因为制造业将能吸纳最多的就业人口,而且的话,以中国目前形成的竞争力相对优势来看。制造业在未来依然是面对发达国家,和现在正在崛起的新兴国家我们能够保持有相对竞争优势的领域。这个对中国经济的转型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为李东升发言实录:
李东升:首先感谢大会的安排让我有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中国企业全球化战略与转型的思考。
这个影响全球产业格局的主要因素我认为有三个方面。一个是市场的因素,另外一个是资源的因素。第三个是政策的因素。
在全球产业转移当中,对中国企业来讲,我们有哪些优势。我觉得第一个优势的话是中国有必要大的市场潜力。可以说中国的市场潜力在全球的主要国家当中中国是最大的。这个产业转移的话现在越来越明显是跟着市场的趋势转移。为什么那么多外资企业来中国办厂,是因为中国有一个大的市场。虽然过去几年我们的劳工成本上涨很快,原材料成本上涨很快。但是从工业制造的成本和效率来讲,中国在大部分领域依然保持优势。因为中国有一个非常好的工业基础,有非常完善的供应链。中国劳动的管理者是比较高的,第三个就是中国企业已经开始进入科技创新的能力的提升的阶段了。
在经济全球化下,对企业的发展来讲有哪些新的要求?一个我们看全球化带来的影响是各国经济之间相互依存度的加大。
昨天我听李克强副总裁在他的演讲当中提到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实际上是没有哪个国家是能够独善其身的,大家一定要同心协力克服危机。这一次欧盟出现的债务危机,大家看到无论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是欧盟本身都在救助有困难的国家。如果一个国家真的出现问题的话,对于周围国家的影响是巨大的。
最近日本大地震影响一些电子零件的供应,马上对韩国、台湾、中国大陆电子信息的产业产生一定的影响。第三个,在经济全球化当中,中国是会加快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这在中国未来的成长持续的、健康的发展是有一定的意义的。包括我们的人民币,未来的话,人民币会越来越国际化。
作为中国制造业也是经历这么一个阶段,这也是我们工业产业调整的重要目标。中国制造业已经构建起一个好的产业生态系统才能够让中国的企业在未来能够持续、健康的成长。对企业来讲,我们要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提升市场的能力。使得我们在全球产业竞争中的地位能够不断提高,政府应该营造一个大的环境,促进企业的这种发展。像大家关注的比较多的就是中国的中小企业在这一轮经济危机中面临的压力是比较大的。政府应该做更多积极有效的工作。
从科研来讲,中国有比较庞大的科研的资源和能力。过往来讲科研的能力并没有完全的转化为产品,转化为市场的竞争力。这方面也是需要有很大的可以发挥的空间的。
最后一点,是金融机构,中国现在几大商业银行的市值已经在全球银行体系当中名列前茅,所以一个强大的金融体系对中国产业制造链的发展将会发挥积极重大的作用。
制造业将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中国是一个大国,我们是有13亿人口的大国。中国整体经济竞争力是由多方面构成的。但是无论是在未来,我们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怎么变化,我们认为第二产业依然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支撑。因为制造业将能吸纳最多的就业人口,而且的话,以中国目前形成的竞争力相对优势来看。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