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8个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审计结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审计署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2月,对辽宁、黑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云南、甘肃、宁夏9个省区(以下简称9个省区)2009年至2010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重点审计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12项涉及农田水利建设内容的专项资金,抽查了40个县市区(以下简称县)和388个项目。现将审计结果公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取得的主要成效
2009年和2010年,9个省区12项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入884.8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515.94亿元,2010年比上年增长54.69%;累计带动地方各级财政配套及农民自筹投入368.95亿元,2010年比上年增长46.87%。审计抽查2009年的221个项目,截至2010年底,已完工139个,完工率62.90%;2010年的167个项目,截至2010年底,已完工29个,完工率17.37%。
从审计情况看,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紧紧围绕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部署,增加资金投入,完善管理办法,加强项目建设,取得良好效果。
一是提高了农业防灾减灾能力。9个省区加快了大中型灌区改造、大型排灌泵站更新改造、小型农田水利等建设步伐,并鼓励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开展其直接受益的小型水利设施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灌溉农业,提高了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二是保障了国家粮食稳产增产。据水利部门提供的资料,2009年至2010年,9个省区累计新建、改建渠道建筑物44座,干、支渠道防渗衬砌6095公里,疏浚开挖排灌沟渠18.9万公里;新建和维修机电井24.67万眼,桥、涵、闸15.27万座;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9081万亩、除涝面积2492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338万亩、节水能力32.82亿立方米、粮食生产能力143.96亿公斤。
三是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水利部2009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突出了高效节水灌溉、现代化灌排渠系、雨水集蓄利用、末端渠系节水改造等建设重点,增强了示范效应,改变了农村环境和面貌,促进了生态农业开发和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
本次重点审计的388个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涉及投资总额60.93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35.14亿元,地方各级财政投入20.25亿元,农民筹资投劳5.54亿元。审计结果表明,各相关地区、部门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投资管理较为严格,但在资金管理和使用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合规、不规范的问题。
二、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情况
(一)有2.09亿元(占388个项目投资总额的3.43%)项目建设资金未专款专用,而是用于出借、偿还世行贷款和弥补办公经费不足等。其中: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管理局将日光温室补助资金1.8亿元,借给凉州区再就业小额贷款信用担保中心和兴农担保中心,用于贷款担保;河南省武陟县财政局将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等4个项目建设资金2286.92万元,用于偿还以前年度红麻造纸厂造纸项目世行贷款本息;20个县政府或主管部门在24个项目中违规提取管理费等611.8万元,用于修建城市道路、办公支出、维修办公楼等。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