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7年10月沪指历史高位算起,至2010年底,三年来仅有26只股票方向基金超越了6124点的水平。华夏基金旗下有7只产品入围,其中6只是主动投资产品。
从规模看,华夏基金以2247亿元稳居行业第一,是唯一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超过2000亿元的基金公司。尽管去年未发一只新基金,超过10只老基金限制或暂停申购,但凭借良好的整体业绩,华夏基金持有人数量仍从1300万增加到1500多万。八届中国基金业金牛奖评选中,华夏基金六次获得“金牛基金管理公司”称号,最近五年蝉联。
一紧一松浴火重生
走访这样一家持续优秀的基金公司时,公募基金行业却呈现相反的态势:业绩滑坡,份额与规模双降,资产管理业市场占比被逐年蚕食,人才流失,舆论环境与社会形象均处于低谷。
显然,这与基金业一定程度上被认为靠天吃饭的“天”,也就是股市表现密切相关。“2007年的股市的确给人错觉,市场预期和赚钱效应到达顶点。事实上,各方面都被透支了。”华夏基金常务副总经理滕天鸣所言的“透支”,包括股市点位、上市公司业绩、公募基金的管理能力、客户服务水平、投资者心态和舆论氛围。随后,2009年的反弹,2010年及2011年至今的死水微澜,仍未能弥补“透支”。
市场波动无可厚非,但行业自身问题由此暴露:如何真正理解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资产管理行业的本质?如何以科学的体制促进其理性发展?市场参与者乃至社会各界如何提升素质与认识,健康地参与其中?这些问题不解决,就算新一轮牛市来临,也并非意味天降大福,基金业的压力并不会因此减轻。在方兴未艾的资产管理业,机遇垂青于从内心真正做好准备的竞争者。
基金业该怎么办?直面中国证券报记者这样的问题,华夏基金总经理范勇宏平静而坦率,“前几年行业跨越式的大发展,速度很快,很多深层次制度上的问题被成果所掩盖。等到市场跌下来,就一一显现。一个行业不能也不可能发展得太顺,走得太快了一定会摔跟头。我觉得,遇到瓶颈不一定是坏事,正好给了一次行业反思的机会。”
范勇宏表示,银行、券商、信托业都曾遇到过瓶颈。上世纪90年代,国有大型银行不良资产日积月累,资产质量和经济效益低下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此专门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不良资产。渡过这一难关后,银行业竞争力备增,目前市值全球首屈一指;券商也经历过难关,当市场萎靡不振时,券商经营步履维艰,挪用客户保证金等违规行为不断,对此监管层重拳出击,经过几年的整顿,券商借牛市东风获得巨大发展;信托业则一直在清理整顿中,不断革新,在业务拓展、产品设计上不断发展,成为资产管理行业一支重要的力量。而如今,基金业也遇到这样一个瓶颈期。当然,基金行业遇到的问题不是资产质量,而是制度瓶颈。
出路何在?“加强监管、放松管制。”范勇宏引用管理层的话,并解释说,“加强监管,就是对整个行业要严格按照各项法律、法规监管,例如‘三条底线’,一旦踩线,绝不手软。”
“另一方面,放松管制的步子应该迈得更大一些。基金业的发展,靠的是市场化竞争,不是门槛保护。”范勇宏接着说,“国企、外资都能成立基金公司,为什么民营企业不能?设立基金公司的股东门槛一定要降低,让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参与进来,一视同仁,公平对待。重规模、轻回报的发展模式不符合基金业的发展规律。靠现在的制度,实现不了这个目标。公募私募人才激励机制的差距、相似类型理财产品监管尺度不均等等,也都是阻滞发展的因素。加强监管是‘紧’,放松管制是‘松’,一‘紧’一‘松’,基金行业发展就有了规矩方圆,积聚的潜能就能释放。”
加强了监管、放松了管制,行业能够克服目前的困难?
回复该发言
华夏基金范勇宏:以人为本 兵无常形
2 回复:华夏基金范勇宏:以人为本 兵无常形
黑乎乎百分点2011-06-27 17:58:40 发表
范勇宏回答,“制度是生产力。解决了制度问题,基金业能够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当年的股权分置改革,就有这样的背景和意义。中国之大,应该有几百家基金公司,几千家基金销售公司,上万只基金产品,通过有序竞争优胜劣汰。尽管基金业春天还很遥远,但我们应该有信心。”
投研平台凝聚力量
华夏基金在内部极力推行人性化和市场化,并卓有成效。而作为资产管理业核心竞争力的投研平台,可以管中窥豹。
包括股票、固定收益、国内和全球市场、宏观经济策略和行业研究的一百五十余人的华夏基金投研团队,规模为业内之最,令对手们或羡慕,或畏惧。华夏基金甚至将二或三名分析师集中于关注一个大型行业,并对中小型股票单独成立研究小组。而真正的力量,并不是靠团队的人数,而是这个团队的气场。
股票投资部总经理程海泳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华夏基金投研团队倡导“共识、共享、共担”的文化。共识指共同的理念;共享指分享知识信息和成功的喜悦;共担指投资难免有失误,这时不应互相指责,而是共同担当。“这是我们非常自豪的一个平台,是我们交流、成长、反思的重要平台,它为每个成员所建设,并为每个成员所依赖。”程海泳本人要花相当精力不断磨合和完善这个平台的制度细则,这些并不直接为他管理的基金贡献收益,但他“乐此不疲,我们每个人都非常愿意为这个平台做些什么。”
从研究员一路干起的华夏红利基金经理谭琦的体会是,在华夏基金,研究员不能成为“复读机”,应该在第一线研究的基础上做独立的思考和判断。“我们团队的研究员素质非常高而且勤奋,这些优秀的人聚集在一起,工作氛围积极向上,整体获得成功也就显得理所当然了。”
股票投资部副总经理巩怀志的回答更有意思:“我没有那么高的物质欲,我很享受投资带来的快乐,华夏基金提供的投研平台让我能充分享受这种快乐!”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陆续离开华夏的几位投研大将也对华夏的投研平台如数家珍。一位华夏旧将感叹,这个平台经历了太多的积累,已经成为一所最专业、最开放、最有凝聚力的学校,别的公司即使大规模招人,也很难复制其精髓。
华夏基金对基金经理充分授权,尊重其投资风格,投研人员竞聘上岗优胜劣汰的考核制度,对其工作生活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整个投研团队流动率非常低,目前每年仅在10%左右。
以人为本兵无常形
投研,集中体现的是华夏基金的资产管理能力。总经理助理吴志军谈到,公司规模的不断发展,始终坚持执行了范总的一个理念:“基金规模是管出来的,不是卖出来的”。
而现实中,有的基金公司往往一旦出现短期业绩好的产品,就拼命宣传,结果业绩跟不上,持有人不满意,对整个行业亦造成不良影响。2007年,华夏基金顶住重重压力对王亚伟的华夏大盘精选进行暂停申购,结果,从备受攻击到争相效仿。今年初,华夏基金判断市场并不乐观,再次“关闭”了部分股票、偏股基金,事实证明,这些举措又一次保护了持有人利益。虽然连年业绩上佳,与华夏基金的沟通中,他们心中仍有对持有人赔钱的愧疚和压力。
持有人仅仅是销售对象,还是真正的衣食父母?这是必须从内心审视的问题。目前业内盛行的快餐文化令人忧虑。范勇宏拿唐诗作比喻:数量不多,但流传千古。任何快餐式发展因其积累欠缺,必有后患。求量不求质,求规模不求回报,就是基金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当然,这背后有股东压力和行业惯性。
回复该发言
投研平台凝聚力量
华夏基金在内部极力推行人性化和市场化,并卓有成效。而作为资产管理业核心竞争力的投研平台,可以管中窥豹。
包括股票、固定收益、国内和全球市场、宏观经济策略和行业研究的一百五十余人的华夏基金投研团队,规模为业内之最,令对手们或羡慕,或畏惧。华夏基金甚至将二或三名分析师集中于关注一个大型行业,并对中小型股票单独成立研究小组。而真正的力量,并不是靠团队的人数,而是这个团队的气场。
股票投资部总经理程海泳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华夏基金投研团队倡导“共识、共享、共担”的文化。共识指共同的理念;共享指分享知识信息和成功的喜悦;共担指投资难免有失误,这时不应互相指责,而是共同担当。“这是我们非常自豪的一个平台,是我们交流、成长、反思的重要平台,它为每个成员所建设,并为每个成员所依赖。”程海泳本人要花相当精力不断磨合和完善这个平台的制度细则,这些并不直接为他管理的基金贡献收益,但他“乐此不疲,我们每个人都非常愿意为这个平台做些什么。”
从研究员一路干起的华夏红利基金经理谭琦的体会是,在华夏基金,研究员不能成为“复读机”,应该在第一线研究的基础上做独立的思考和判断。“我们团队的研究员素质非常高而且勤奋,这些优秀的人聚集在一起,工作氛围积极向上,整体获得成功也就显得理所当然了。”
股票投资部副总经理巩怀志的回答更有意思:“我没有那么高的物质欲,我很享受投资带来的快乐,华夏基金提供的投研平台让我能充分享受这种快乐!”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陆续离开华夏的几位投研大将也对华夏的投研平台如数家珍。一位华夏旧将感叹,这个平台经历了太多的积累,已经成为一所最专业、最开放、最有凝聚力的学校,别的公司即使大规模招人,也很难复制其精髓。
华夏基金对基金经理充分授权,尊重其投资风格,投研人员竞聘上岗优胜劣汰的考核制度,对其工作生活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整个投研团队流动率非常低,目前每年仅在10%左右。
以人为本兵无常形
投研,集中体现的是华夏基金的资产管理能力。总经理助理吴志军谈到,公司规模的不断发展,始终坚持执行了范总的一个理念:“基金规模是管出来的,不是卖出来的”。
而现实中,有的基金公司往往一旦出现短期业绩好的产品,就拼命宣传,结果业绩跟不上,持有人不满意,对整个行业亦造成不良影响。2007年,华夏基金顶住重重压力对王亚伟的华夏大盘精选进行暂停申购,结果,从备受攻击到争相效仿。今年初,华夏基金判断市场并不乐观,再次“关闭”了部分股票、偏股基金,事实证明,这些举措又一次保护了持有人利益。虽然连年业绩上佳,与华夏基金的沟通中,他们心中仍有对持有人赔钱的愧疚和压力。
持有人仅仅是销售对象,还是真正的衣食父母?这是必须从内心审视的问题。目前业内盛行的快餐文化令人忧虑。范勇宏拿唐诗作比喻:数量不多,但流传千古。任何快餐式发展因其积累欠缺,必有后患。求量不求质,求规模不求回报,就是基金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当然,这背后有股东压力和行业惯性。
回复该发言
3 回复:华夏基金范勇宏:以人为本 兵无常形
黑乎乎百分点2011-06-27 17:58:40 发表
“以人为本”,是范勇宏多年来谈及行业的核心词。很显然,他心中的以人为本,绝不仅仅指基金经理的激励制度。接受持有人的信任,就有回报的责任,这是职业道德的“以人为本”;放松管制释放潜能,良性竞争优胜劣汰,这是制度的“以人为本”;包容、共享、尊重不同风格的投研平台,是投资流程的“以人为本”;各类投资者增进理财知识、克服冲动和忽悠,购买适合自己的、风险可控的基金产品,这是投资者自身的“以人为本”;基金公司及其股东、销售渠道及媒体舆论,切实摒弃急功近利,真正为持有人的长期利益着想,从而换取自身的长期利益,这是社会各界的“以人为本”。
一家境外专业投资杂志对华夏基金这样评价:“通过看到即将来临的宏观经济转变,通过市场领先的研究对其进行分析,并且通过行业中一些最好的基金经理对这些想法进行实施。华夏基金不仅可以应对中国经济的变化,而且可以在变化中繁荣。”
我国正面临经济转型的挑战,基金业也恰在一个重要的过渡期,而且必须经历一些关键的变化。华夏基金也在不断地改变。新的股东,新的市场,新的机制,新的竞争……水无常势,兵无常形,华夏基金在不断思考行业与自身发展中的变与不变,力图在其中演绎其曼妙舞姿。
回复该发言
一家境外专业投资杂志对华夏基金这样评价:“通过看到即将来临的宏观经济转变,通过市场领先的研究对其进行分析,并且通过行业中一些最好的基金经理对这些想法进行实施。华夏基金不仅可以应对中国经济的变化,而且可以在变化中繁荣。”
我国正面临经济转型的挑战,基金业也恰在一个重要的过渡期,而且必须经历一些关键的变化。华夏基金也在不断地改变。新的股东,新的市场,新的机制,新的竞争……水无常势,兵无常形,华夏基金在不断思考行业与自身发展中的变与不变,力图在其中演绎其曼妙舞姿。
回复该发言
共有3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