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成都市浦江县职业中学的展台前,身着民族服装的彝族模特成为人们合影的目标。
中国青年报消息:王立书常常需要向人解释他究竟是干什么的。
外人总是客气地问:“呀,您是夜大的老师?”或者“您是职工大学的?”
假如对方眼睛近视,这位天津职业大学眼视光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解释起来要容易得多。他会先问一问对方在哪家店里配的眼镜,然后告诉对方:给你配眼镜的很可能是我的学生,我就是培养验光员的。
“天津职业大学在全国的大学里没有什么名气,但我们这个专业在业内很有名,几乎在国内任何一个地区,都有我的学生。”王立书说。
王立书既是副教授也是享受政府津贴的高级技师。他所在的天津职业大学1985年在全国高校中第一个开设了眼视光技术专业。从此以后,这所高职院校就和中国人的“能见度”联系在一起。1991年以来,他们一直坚持对全国眼镜行业的员工进行培训。
假如没有这样的专业,王立书认为,今天的人们可能很难配到合适的眼镜。20世纪80年代,他带学生到传统的眼镜店实习,发现很多顾客配了不合适的眼镜而上门来闹。那时,眼镜行业主要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不少验光师是眼镜厂的子弟甚至“站柜台的”。
为了更好地向人们说明自己所做的事情,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期间,王立书和他的同事在大赛相关的展览举办地——天津梅江会展中心内摆了一家临时的眼镜摊。两天之内,他们为150多名顾客验光,达到了接待能力的极限。事先预约的人们在摊位前排起了长队。
在梅江会展中心一间用于宴会和休息的大厅内,角落里专门设有三四个这样的摊位,试图向人们指出一个常常被忽略的事实:“职业教育让生活更美好”。
拥有100多年护理教育历史的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派出师生在这里为人提供身体按摩、营养测试和美容咨询服务。当一位母亲带着9个月大的男孩逛到这里,护理专业的学生将孩子轻轻抱起来,向人演示怎样与婴幼儿接触,才能满足孩子的“皮肤饥饿感”。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副主任简雅娟教授说,他们并不想拿出那些只有同行才看得懂的东西来展示,只想让大家直观地看到,护士不仅在人们生病时需要,而且可以让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美好,譬如给人开出“健康教育处方”。而按照发达国家的标准,我国护士行业还存在数以百万计的人才缺口。
整个城市的生活,事实上都离不开这所职业院校的呵护。简雅娟说,天津各大医院90%以上的护士都是该校护理系的毕业生。
简雅娟本人是天津医科大学首届护理专业的本科生。当初她是冲着做医生考入医科大学的。如今,她对这个专业颇感自豪,因为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护士,这确实是一个让人离不开的行业。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第一天运来了7罐、140升啤酒请观众品尝,由于人们“没喝够”,第二天又多带了1罐。这是师生在学校的实训车间里发酵的低醇小麦啤酒。一位教师介绍,除了不对外出售,在其他方面它跟人们从商店里买到的啤酒一样。事实上,该校已与一家厂商合作推出了产品。
而在一墙之隔的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上,有人已经把自己的作品变成了商品。
广东省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的学生在叫卖服装。这里跟服装市场里的摊位没有任何区别,人们手里抓着衣服,使出浑身解数讨价还价。紧邻的佛山市南海区盐步职业技术学校,主打产品是内衣——盐步这个小镇出产的内衣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几年前,这所中职学校在全国第一个开设了内衣设计与管理专业。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