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交所总经理助理周健男在上周六于深圳举办的创业板论坛上表示,目前创业板已经上市的公司总股本达到346亿股,流通股本达到111亿股,共募集资金金额达到1732亿元。而按照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博客)(微博)的推算,创业板超募资金接近1150亿元。
超募已经成为了创业板公司的“原罪”之一,不少上市公司手握大笔现金却没有善加使用,资金趴账吃利息或者投资理财产品这样的情况大量出现,被各方的批评者严重质疑。
论坛上,各路专家学者与市场人士纷纷给创业板下药方。周健男唿吁,尽快推出创业板直接退市办法,也有学者表示要从保荐人制度、发审制度入手,让创业板朝着市场化的良性方向发展。
超募资金接近1150亿元
“截至6月24日,我国创业板已经有上市公司233家,另外还有29家公司通过了创业板发审委的审核,还有近两百家公司已经递交创业板首发申请正在审核过程之中。”周健男在深圳出席上周六由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与和讯网联合主办、东风风行战略支持的“2011年第三届中国(深圳)创业板高峰论坛”时公布了这些数字。
其进一步表示,上述两百多家创业板公司平均发行市盈率65.99倍,如果按照6月22日的收盘价计算,总市值是6999亿元,流通市值是2145亿元,平均市盈率是40.44倍,比首发的65倍下降了接近20%。
创业板自设立以来,累计总成交24242亿元,日均换手率6.84%,已经有1876万个股民开立了创业板账户,其中有37%的人参与了创业板的交易。
在这些“亮丽”数字的背后,却是创业板新股的严重超募。刘纪鹏分析说,从募集的资金情况来看,如果按233家算,每个企业放大胆地说,是平均每家募2.5亿元,实际募7.5亿元,每家超过5亿元,合计计划募集587亿元,实际募集了1726亿,超募资金接近1150亿元。
实际上,中小板新股的超募情况同样惊人,但从数量来看,扩容速度第一的创业板无疑也是超募的第一“灾区”。
IPO超募也是一个大量造富的过程。这233个创业板企业中,亿万级富翁有717个,十亿级富翁有106个。
“成长性”之辩
“从成长性上看,好像高成长、高科技的概念并没有满足,深交所四百多个企业,去年利润增长42%,中小板是33%、创业板是31%;从利润的增长看,它们上市前报的利润并不低。”刘纪鹏指出了这样一个现象。
他继续分析道,“去年创业板平均每股收益是0.67元,但如果扣除他们超募的5个亿的资金所带来的资金收益,我就按8%算也有4000万元,这233家企业的平均股本是9872万股,4000万元的利润给它们带来的每股收益是0.42元,0.67元减去0.42元,我想它们的实际增长可能也不过0.3元。”
“0.67元的利润,光吃超募资金的利息就可以了。”这个结论可谓惊心。
刘纪鹏认为,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资本市场制度性伤害”,这样下去,造成市场仍然泡沫过大。“保荐人、承销商不担风险,发审委也不体现责任,只有二级市场的股民,你还要投资者风险自负,这不是最坏的吗?”刘纪鹏反问道。
不过,在平安证券投资银行事业部总经理齐政看来情况似乎没那么严重。“创业板的成长性我估计很大程度上被妖魔化了。什么叫成长性?一个简单的数学计算:一个公司如果能够连续十年保持35%的增长,我估计就快成微软了”。齐政说。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