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不败,建业不胜,这是中超积分榜上耐人寻味的状况。两个河南老板以各自的极致,构成了职业足球冰与火的样本,其故事颇有可读性和启迪性,而远非烧钱或缺钱那么简单。
虽然是老乡,但许家印和胡葆森的行事风格却截然相反:恒大极具冒险精神和扩张野心,而建业则靠自身利润积累滚动发展,在本土稳扎稳打。从10年前默默无闻到今天跻身全国一线品牌行列,不难想象出许家印有着怎样超乎寻常的手段。进军足球后的种种举措看似生猛,但对许家印来说只是照搬做房地产的那一套而已。
在足球的操作模式上,恒大大肆挖角,球员来自五湖四海;而建业则打本土牌,也操作了一些拾遗补漏、低买高卖的转会佳作。恒大挥金如土,但相对其他暴发户似的豪门,恒大的负面新闻却少之又少。即使出现诸如预备队追打裁判的状况,他们也会在第一时间做出处理决定,既高效又透明。
这可不是光靠烧钱挖人就能做得到的。恒大运用的是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只是大众过于关注其超级奖金而忽略了其全新的运作模式 恒大的绩效管理针对每位员工,许家印挥舞的支票要拿到手并不容易 赢球奖500万,而输球要扣300万,只是后者因为球队至今不败而少有人关注。
有人曾经替许家印总结出他的三个秘诀:敢于大投入;有一个目标和奖惩均十分明确、也可操作的远大规划;全套的现代企业管理机制。而在这三点中,第三点又是前两点的先决条件。没有这种管理机制做支撑,投资越大风险也越大。
相对而言,建业这个低调的守望者从去年就有了不好的苗头,从主场球迷怒砸航体到时任主帅与媒体搞对立,再到引进外教外援的风波不断,终于导致了时至今日已改写中超不胜史的尴尬。
建业沉沦,说到底是俱乐部决策和运作的失败,不深刻反省根本原因,即使今年勉强保级成功,也难保不在日后竞争更加激烈的中超联赛中再次掉队。在经过十余年的生存和发展后,建业也到了大舍才能大取的时刻,要想达到更高的目标,就必须突破任人唯亲的家族式管理瓶颈。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