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地并不难,没完没了的囤地也不难,难的是没完没了的囤地还没事。
据央视报道,在距离北京CBD商业核心区仅4公里的地方,有一块闲置土地,从2005年出让给开发商,至今都没有开发。而2005年购得这一地块的正是多次被媒体曝光涉嫌囤地的房地产开发商华润置地。
媒体给其算了一笔账:根据北京市国土局的挂牌出让公告显示,这块名叫优士阁二期的建设用地面积6401平方米,按2005年该地块1.6亿元的成交价,以其建筑规模为3.2万平方米计算,楼面地价相当于每平方米5067元,而目前,该地块周边的楼面地价都在每平方米2万元左右。在6年的按兵不动后,就算直接转让土地,华润置地的获利程度也能达到300%。如果建住宅出售,则利润更加丰厚。
马克思早在150多年前的《资本论》就已经借别人的话写道,一旦有适当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会保证到处被使用;如果有20%的利润,资本就蠢蠢欲动起来;如果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绞首的危险。囤地的利润如此之大,就算是动辄就强调社会责任的央企也无法淡定。
说实话,华润集团囤地,都已经算不上什么新闻了。查阅公开资料,2009年12月23日,国土部挂牌督办18宗房地产开发闲置土地,华润置地的门头沟地块名列其中。2010年1月22日,北京市国土局对外曝光19个土地闲置项目,华润置地的门头沟地块以及位于大兴的另一地块再次登榜。2010年8月,国土部公布1457宗闲置土地黑名单,华润置地近日被曝光的这个地块就已经被列入“黑名单”。可谓常客,或者说是“囤地钉子户”。
囤地的利润过于丰厚,而被处罚的成本又太过便宜,因此央企拿地的时候虽然“不算账”,但是囤地的这本账想必算得门儿清。特别是在一个连学校都有对应行政级别的国情里,行政级别大一级压死人,央企的行政级别往往都要比所在地的监管部门高出一头,前者难免有些睥睨,而后者则难免有些忌器。我们知道,华润集团是直属于国资委的120家中央企业之一,按照人们一般的理解,怎么也是副部级企业,而对其所囤土地进行过挂牌督办的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只是个局级单位,难怪督办的结果是不了了之。
去年9月,国土部、住建部曾联合下文规定,对于因企业原因造成土地闲置一年以上的企业,在结案和问题查处整改到位前,禁止竞买人及其控股股东参加土地竞买活动。这个文件的处罚力度不可谓不严厉,但是如果执行得不到位,或者说执行得松松垮垮,那么再严厉的政策法规对于囤地来说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比如华润集团,可能就对于种种打击囤地的“令箭”虚与委蛇,结果是,“囤地大户”华润尽管屡次被有关部门和媒体点名,但依然稳坐钓鱼台,使得众多处于观望之中的大大小小的开发商也变得有恃无恐,觉得当前这轮打击囤地的风暴不过如此。因此,着眼于楼市调控的市场预期,对于“囤地钉子户”应该多用一些霹雳手段。来源: 北京商报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