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兴银行中国经济师姚炜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央行选择在CPI数据出炉前加息,目的仍是稳定通胀预期。她预计,今年下半年央行货币政策的主旋律应是宏观稳健、微观调整,中国也将在同期寻求经济增长与通胀的“双稳”。
鉴于此,本次加息有可能是央行一段时期内唯一一次大规模货币政策举措,央行货币政策紧缩的频率将会在下半年相应地明显放缓。
加息对实体经济影响有限
中国证券报记者:央行7月6日再次实施加息,您怎样看待央行对于本次加息时点的选择?
姚炜:本次加息在我们预料之中。尽管这一举措不足以缓解中国目前的通胀水平,但中国的决策者可能要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更多地关注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
央行之所以选择这一时机加息主要是因为6月CPI继续走高。这一点也在本周得到了印证:6月CPI同比大幅增长6.4%,与法兴银行此前的预期完全相符。从这一点来讲,像过去一样,央行希望通过加息的方式来稳定通胀预期。
中国证券报记者:本次加息会对中国的实体经济状况产生怎样影响?
姚炜:我们认为,本次加息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十分有限,这是因为市场利率已远高于基准利率。而加息有其积极的一面,可以缓解存款外流,有助于资金回流到正规的银行系统,而不是迅速流向不受监管的地方。2011年上半年,中国各类理财产品共筹集资金8.5万亿人民币,是银行贷款总额的两倍多。
在我们看来,央行的加息举措也传递出政府打算维持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的信息,这一点已在其第二季度货币政策会议纪要中表明。因此,不要抱有中国的货币政策将会来个360度大逆转的幻想。同时,鉴于中国的经济增长势头已明显放缓,政府还将针对微观层面进行调整,以解决某些部门的具体困难。地方政府债务、中小企业融资、经济适用房建设和私人消费等问题将成为下一步工作重点。
寻求增长与通胀“双稳”
中国证券报记者:您对央行下半年的货币政策调整前景有何预期?今年年内将会总计实施多大幅度的利率调整?
姚炜:我们预计今年下半年政策的主旋律是宏观稳健、微观调整。决策者将把注意力更多地转向结构性问题,我们认为本次加息有可能是央行一段时期内唯一一次大规模货币政策举措。到目前为止,我们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加息的可能性很小,但如果通货膨胀和增长大大超出预期,不排除加息的可能。
事实上,在本轮调控中,中国政府首次提到政策的“前瞻性”,提出要避免经济增长的波动。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稍早提出要重视更加广泛意义上的价格稳定。在今年第二季度国民经济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发言人盛来运用了大量的篇幅来介绍6月CPI高企的统计学原因,同时也强调中国将在下半年寻求增长和通胀的“双稳”。所有迹象均表明,中国决策层希望能超越当前数月的高通胀,而为未来经济下滑做好准备。
我们预计政府将更加强调结构调整,具体涉及资源价格改革、地方债务、中小企业融资难等等。某些政策可能会具有紧缩效应,但也有些政策可能会有放松的效果。因此尽管宏观政策取向依然是稳健,但我们认为将会看到更多的微观调整。因此我们认为货币政策紧缩频率将在下半年明显放缓。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