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博上有个热门的话题:CPI高企的情况下,什么是最有效的抗通胀工具?部分投资者的回答是黄金,而房产商的回答仍然是土地。
但要继续拿地就得家中有粮。在2011年房地产宏观调控半年之后,开发存量大幅上升,大部分开发商扛住房价的同时,也逐步放弃了在卖房这个“责任田”中大幅“收粮”的机会。
那么借粮呢?
“2011年借粮将成为房产商的一种常态。”这是2011年年初,成都一知名房企老总在年初会议上对员工的讲话。时间仅过了半年,“借粮”风波愈演愈烈。
就在房地产信托处于停摆的风口浪尖上,平安信托一位销售经理的留言让人看到“借粮”风波的不平静。按照他的说法,平安信托和绿城地产近日推出的房地产基金信托产品融资成本高达25%,此前大地产商最高信托融资成本为20%。而今年5月23日宣布发行2015年到期高息债券融资的佳兆业地产,融资成本也只有13.5%。
“即便拥有更多融资机会的海外上市房企,很多也面临着高达15%的年息成本。”一家知名全国性房企财务总监表示,龙湖近期的海外配股融资计划告吹也与“借粮”成本攀高有关。而龙湖地产董事长吴亚军则开始转身考虑成立房地产基金及通过银行贷款等拓展融资渠道。
“拿地机会难得,外部借粮困难重重,我们坐拥大家庭,为何不在家庭内部想办法。”这是一家央企地产公司负责人想出的办法,受此“指示”,一份在这家央企内部融资的方案被迅速拟定,初定融资金额100亿元。
在先天条件优越的央企地产商面前,借粮难似乎是专门为其扩张设置的一道坎,觅得奇招跨过这道坎者,便能笑谈土地市场风起云涌。
那么对于赖以依存的民间借贷中小型房企呢?他们面对的不仅是银行关闸,融资渠道不畅,还有“粮价”的飞涨。
“手中有粮的早已开始坐地起价,甚至有人对资金吃紧的开发商喊出了年息150%的天价。”成都一家地下钱庄负责人透露,当今,飞涨的不仅是猪肉,还有开发商眼馋的现钞。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