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京东扩张的三个结论:
1.京东激进最初的驱动力不在资本,而是刘强东本人;
2.京东没有完全为其扩张做好准备,而是边热身边起跑;
3.京东很快就会成为行业众矢之的。京东小心!
【《中国企业家》杂志】这是一家仍在亏损的电商。这是一家疯狂生长的电商。这是一家资本大鳄所押赌注最大的电商。
就在今年4月1日,京东商城宣布完成C轮融资,融资金额15亿美元(其中11亿美元已到账)。此轮融资的投资方包括俄罗斯投资者数字天空科技公司(DST)、老虎基金等共6家基金及一些知名人士(令人浮想联翩的是百度CEO李彦宏名列其中),其中DST集团投资5亿美元。
京东在“愚人节”发布这个融资新闻,真是带有其创始人刘强东一贯的自嘲色彩。在外界眼中,京东这几年的规模疯长,正是资本压力下的产物,如果京东放慢速度,或不慎跌跤,会因所谓“对赌协议”成为资本口中猎物,届时刘强东,这位京东商城董事局主席兼CEO或不得不面对失去企业控制权的局面。
“那纯属胡扯!”面对《中国企业家》,刘强东略显愤怒,“(对赌)那是不可能的事!”
头几天,他在微博上也言之凿凿,“京东只有第一轮协议中签署了对赌条款,只用两年就赢得了五年对赌条款,之后再也没有签署!”
好吧,就算“对赌”并不存在,刘强东与京东玩的也是心跳。即便并无“对赌”资方在路的尽头等待猎食公司,这场飙车游戏本身也可能将京东快车颠覆,将之甩到沟里。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08-2010年中国网购市场同比增长分别达到130%、93.7%和89.4%,而京东的年复合增长超300%。
今年初,刘强东先雄心勃勃地把销售目标定在240亿-260亿元之间。一季度刚过完,他再次“大跃进”,把目标提至280亿-300亿元。
一位与京东有着竞争关系的同行承认:京东现在做得还不错。但他想强调的是后半句:如果不被规模和资本绑架,这个公司可以很优秀。
15亿美元,显然加大了京东的胜算,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加剧了京东身上背负的不平衡:这一头是过沉的资本、过快的目标速度,那一头是公司与团队的年轻、对规模运营与管理经验的欠缺。
37岁的刘强东一身两肩挑。
资本
在刘强东宽敞豪华的办公室,混搭着硕大的红色中国结、金牛、金虎以及麒麟。坐在面前的刘强东,跟华旗资讯董事长冯军一样,有着“师出中关村”的某种共同气息:略带憨厚的外表,说的多是大白话。刘略带方言的话语,听来不带什么波澜。冯军和刘强东的籍贯都是江苏,经历相类,前者怀揣26块钱闯荡中关村的故事为人熟知,后者曾在中关村开了家代理光磁产品的柜台—京东多媒体。
正如1999年坚信丁磊能把网易做大一样,几乎第一时间,今日资本总裁徐新(投资网易是她身为霸菱投资香港公司合伙人、执行董事时的手笔)就给出了对刘强东的判断:这哥们天生就是创业的。
第一轮融资:对赌与赎身
在接受VC投资之前,京东曾拿到安彩集团的150万元人民币。但后者因为产品过气陷入困境。所幸,今日资本以1000万美元慷慨入资,解了京东燃眉之急。拿到融资的刘强东,第一件事情就是扩张品类,上线数码产品和手机,销量很快长起来
2006年。从线下转至线上不过两年的京东,还是个“小角色”—只卖IT产品,员工仅30几人。想要扩张品类,却苦于两手空空。刘强东四处找钱,最终找到了安彩集团,后者愿意投资500万元人民币给京东,其中150万元很快到账。
回复该发言